中国国际新闻台

当前位置:主页 > 社会 > 民生报道 >

用工匠精神打磨产品

来源: 中国国际新闻台 发布时间:2016-05-27

5月18日上午,在解放军第6909工厂金工车间铣削加工中心机床前,43岁的陈重强正在给徒弟示范操作程序。沉浸在铣工世界26年,陈重强用工匠精神打磨出一件件精美的产品,他本人也从一名普通铣工成长为“专家型”技术能手。

脚踏实地走出自己的价值

陈重强出身于一个军工之家,父母都是解放军第6909工厂的普通职工。父亲是个技术高超的钳工,常会用废弃的边角料做成精致的小玩具送给他,这让陈重强佩服不已。也是从那时起,他对机械加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91年毕业后,陈重强如愿进入6909工厂,成为铣工班的一名普通工人。初进工厂的他因为加工的零件特别粗糙,被称为“毛刺大王”。但他的师傅从来没责备过他,而是手把手地教他操作技巧,耐心细致地给他讲解加工方法。

后来,陈重强凭着一股韧劲,熟练掌握了刨、磨、铣等金属切削加工技能。一次,厂里接到某型便携式电源外壳改造任务,需不断轮换18种刀具,进行12次装夹,极易造成变形。陈重强根据平时积累的经验,用了5天时间和200元的成本,将20公斤重的铝件毛坯做成仅有2公斤重的整体式空心壳体,提高了电源的战场适应能力。

勤于钻研成“专家型”能手

2001年,工厂整体搬迁到昆山,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技改。陈重强意识到工厂传统的手工操作将被机械自动化代替,面对新的契机和挑战,他开始自学数控加工技术。在没有数控铣床的情况下,陈重强从书店、图书馆、报纸和电视中搜集有关书籍和资料,结合自身加工经验,整理了一套数控机床操作流程。

第二年,工厂引进了数控机床。陈重强在机床进厂的第三天就加工出一件高品质的产品,得到了同事和领导的认可。随着对机床特点的不断熟悉,加工思路的不断开拓,他在生产中不断提出新工艺建议,改进加工方法,自制特殊工装夹具,以提高产品精度和生产效率。

看陈重强对数控技术如此痴迷,企业负责人便安排他参加各种数控机床的培训,只要引进新数控机床就让他第一个使用。每天晚上,他总是最后离厂,独自在机器上反复摸索着程序调试,对典型成品进行模拟操作,把结果和数据整理成小册子。2004年,陈重强参加全国第一届数控技能大赛选拔赛,荣获江苏赛区职工组数控铣床操作第六名,被省劳动厅直接晋升为技师。

尽心尽责带班共同进步

收获了成绩,陈重强没有沾沾自喜,相反激发了他更强的责任感和自信心。他利用业余时间抓紧“充电”,参加全国成人高考,自修计算机管理专业,掌握了丰富的数控理论知识,并具备了高级编程能力和操作能力。在晋升为铣工班班长后,陈重强更加明白,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发挥班组团队的力量,才能托起一项辉煌的事业。

为此,他定期开展班组学习活动,把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操作技巧与同事们分享。每次外出培训,陈重强都会认真做好笔记,回来后毫不保留地传授给大家。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如今,陈重强带领的铣工班,已由原来的传统手动加工发展为一个现代化机械加工的科学班,70%的成员能独立使用十余种铣床,先后获得苏州市“五一文明班组”和江苏省“学习型班组”称号。

    民生报道

    海南自贸区首批境外非政府组织国际

    资讯排行

    网站简介 - 诚聘英才 - 证件查询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电脑版 - 移动端
    Copyright © 2017 中国国际新闻台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本台所刊登的中国国际新闻台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国际新闻台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