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台

当前位置:主页 > 社会 > 民生报道 >

“汇才惠民”唱响服务“好声音”

来源: 中国国际新闻台 发布时间:2016-05-30

一头连着发展,一头连着民生,市人社局将机关服务品牌浓缩为响亮的四个字:汇才惠民。

俗话说:“手中有牌,心里不慌。”人才综合竞争力位列江苏省45县(市)第一名,累计支出创业引导性资金1.6亿元,率先建立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一条条政策为经济助跑,一件件大事替百姓解忧,市人社局放大“汇才惠民”首批五星级机关服务品牌效应,打好经济民生“两手牌”,唱出服务“好声音”。

核心提示

一座“就业桥”沟通百企千校,一张“保障网”联通千家万户。2004年,市人社局创建“汇才惠民”机关服务品牌,品牌标识将“人”“桥”合一,寓意紧紧围绕推进转型升级、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主旋律,坚持人才优先、民生为本,不断创新机制和举措,更好地汇聚人才、服务发展,惠利民生、促进和谐。

栽“桐”引凤

引才聚才为转型添“动力”

10 年前,清华博士高裕弟与北京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技术骨干一起来到昆山,参与建设昆山“维信诺”的首条OLED大规模量产线。如今,“维信诺”平均每个工作日产出OLED关键专利近2件,公司PMOLED产品出货量占据整个国际市场的30%以上。

栽“桐”引凤,众多“金凤凰”栖落昆山,呈现出“人才引领发展、发展造就人才”的生动局面。市人社局始终把改善人才环境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规范审核发放人才津贴评审,协助在昆高层次人才做好子女就学、家属安置、医疗就医等服务工作,积极搭建高层次人才沟通交流平台,擦亮“昆山服务”金字招牌。通过积极对上争取,2013年11月人社部办公厅批复支持昆山建立海峡两岸人才合作实验区。

一手抓高层次人才,一手抓高技能人才。在积极响应“中国制造2025”与倡导“工匠精神”的大背景下,市人社局建立健全选人、用人、育人机制,通过多种培养和激励举措,打造高技能人才“蓄水池”,助推“昆山制造”向昆山质量、昆山品牌阔步前行。

从第三届江苏技能状元大赛总决赛回来后,圣美精密工业(昆山)有限公司设计部组长李永迎来了一个人生新高峰:由于获得总决赛三等奖的优异成绩,34周岁的他不仅获得市政府3万元配套奖励,可享受“昆山劳模”待遇,而且还被评为江苏省高级技师。“这对一名中专生来说是难以想象的,是昆山这片热土给了我平台。”李永说。

我市针对高技能人才提供企业培训、职业介绍等多种服务,并组织有相关专业需求的企业在高等院校开设“昆山班”,鼓励规模型企业单独在高等院校资助开设冠名班,提升企校共同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紧密度。截至2015年底,全市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7.18万人,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重达32%,在全省县级市位居前列。

网“厅”一体

让大数据替百姓常“跑腿”

每次有新的社保政策出来,陈洋总会第一时间找来学习资料。“虽然每次科室都会反复组织培训,但群众办事程序越来越精简、证明材料越来越薄,对个人业务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社保服务大厅一名90后工作人员,陈洋工作热情且热爱学习,总是能利用市人社局不断完善的各类网络数据平台,为办事群众提供捷径。

让数据多跑腿,让百姓少跑路,这在市人社局并不只是一句口号。市人社局适应“互联网+”新理念,打造“网‘厅’一体、上下同步”的人社服务体系,建设网上虚拟服务大厅,整合单位网上申报、个人参保情况查询以及参保证明自助打印、公共服务查询、在线咨询等诸多业务功能,让百姓不出家门就能把事办好。自2013年下半年改版以来,市社会保险服务网站浏览量累计8300多万人次,60%参保职工从网上申报。

“以前,参保证明打印、缴费明细查询等业务都要到社保大厅来办理,一个星期要跑几趟。”5月17日,正在办理社保转移手续的王磊竖起了大拇指, “现在,绝大部分社保业务,在电脑前点点鼠标就能办完。”

针对必须要群众亲自到窗口办理的业务,市人社局将窗口下移。2013年开始,市人社局建立区镇窗口联动机制,将社会保险登记和变更、缴费申报结算、IC卡制作和挂失补办等业务下放区镇,形成覆盖全市的联动服务网络,实现数据向上集中、业务向下延伸、服务向前推移。

在此基础上,将社保业务经办的申报结算、医保补缴、企业社保登记变更等专项业务窗口整合为综合服务窗口,将原非大厅受理的个人参保证明打印业务合并至综合窗口,通过各项办事流程再造,实现业务服务从“一站式”向“一窗式”转变。

一“域”一品

精细服务射准问题“红心”

接电话、回QQ信息、做记录,5月18日,市人社局就业促进中心人力资源开发科副科长邓云忙着与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对接将于6月底举行的毕业生校园专场招聘会活动。作为市人社局第二党支部一名“人力资源开发服务突击队”队员,邓云前后跑过全国20多个省份,参与对接260多个人力资源合作基地。

像这样的突击队在第二党支部还有两支。除“人力资源开发服务突击队”负责解决全市企业用工问题外,“志愿者服务突击队”开展文明交通志愿服务、公共文明行动日活动和扶贫帮困结对等特色服务,而“就业援助突击队”负责推动高校毕业生、大龄就业困难人员等特殊群体顺利就业。

瞄准问题靶向,才能有的放矢。市人社局以“一‘域’一品”特色党支部建设为抓手,射准问题“红心”,使人社系统各项服务形式多样、个性鲜明。其中,人才条线突出人才服务的质量和效益,进一步优化人才服务的综合环境;就业条线突出服务的精准度,进一步促进重点群体就业;监察条线突出服务的规范性,寓监管于服务之中;社保条线突出服务的主动性,使社保服务更“接地气”。

服务也是生产力。市人社局邀请第三方调查机构,通过实地暗访、电话暗访、服务对象及代表委员评议等方式,对全局各科室、事业单位和服务窗口的工作环境、文明服务、业务咨询、工作纪律、服务效能等五方面情况进行暗访、评价打分,找出问题所在并落实整改举措。此外,邀请专业培训老师就服务规范、服务礼仪、沟通技巧等内容对窗口人员进行培训,提升服务水平。

在此基础上,结合“三访三解三促”和“安全生产月”等契机,市人社局领导带队,组织党员和业务骨干深入企业、社区、农村基层开展调查研究,深入收集人社服务不同层面、不同环节存在的服务“短板”。

一边走访一边落实,脚底板下出口碑。市人社局先后与开发区新南社区围绕“弘扬传统文化”助建校外辅导站,为周庄龙凤村重病人员办理病退服务,并根据征集到的意见调整居民养老金增资办法,帮助福伊特公司与企业搭建培训生源平台等,赢得社区、企业点赞。

    民生报道

    海南自贸区首批境外非政府组织国际

    资讯排行

    网站简介 - 诚聘英才 - 证件查询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电脑版 - 移动端
    Copyright © 2017 中国国际新闻台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本台所刊登的中国国际新闻台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国际新闻台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