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心系职工、至诚维权”服务品牌指的是工会组织和工会干部要坚持全心全意为职工服务,做职工的贴心人,心系职工,根植职工,将竭诚为职工服务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认真倾听职工呼声,及时反映职工愿望,全面履行各项社会职能,把工会建设成为党政放心、企业满意、职工信赖的群众组织。
走进昆山恩斯克有限公司的“妈妈驿站”,展现在眼前的是一个干净整洁、私密安全的环境,里面设有水池、桌椅、冰箱等设施,是女职工哺乳期的温馨驿站。这是市总工会去年以来服务职工的新举措之一。近年来,市总工会把政策、服务送到企业里和职工中,在服务昆山转型发展大局中,唱响了工会“好声音”,擦亮了“心系职工、至诚维权”服务品牌。
强化企业民主管理 建设 “和谐工会”
江苏省劳动关系和谐企业——艾利(中国)有限公司,对员工的关爱体现得无微不至。艾利通过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OHSAS18001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并构建了多渠道的事故隐患报告体系,使员工能及时汇报任何潜在的风险。
事实上,早在2012年,市总工会就以“友情提醒、守住底线、事前预估、主动应对”为总要求,在全市企业中全面推广劳动用工风险评估制度,实现了风险评估标准化。2015年5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下发《第二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项目的通知》,昆山劳动用工风险评估综合标准化试点位列其中,由此跻身“国字号”项目。
“工会工作,首先要做实基础。”市总工会明确提出,要把抓基础、强基层作为重要工作常抓不懈、抓出成效。因此,《昆山市总工会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规划(2015-2019年)》《昆山市工会加强基层基础工作三年行动计划》相继出台,明确提出了量化指标,并将“三年行动计划”推进情况列入每年度考核重要内容。去年,昆山共组建基层工会306家,新发展会员34527人。
工会组织建立起来了,职工活动也要有场所。市总工会又因企制宜地开展创建“职工之家”示范点活动,针对职工读书、心理疏导、扶贫帮困、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等需求推行了一揽子实施计划,既减轻了企业工会的负担,又赢得了企业、职工的欢迎。目前,“职工之家”示范点已建61家,今年将再建40家,完成3年100家的既定目标。
做亮职工活动品牌 建设“活力工会”
“公司设立阳光女工学堂后,我参加了女性健康知识讲座、和谐婚姻家庭讲座等课程,不仅学到了很多知识,还认识到了很多朋友,让我觉得在这里工作和学习很开心。”仁宝电子科技(昆山)有限公司的女工王晨说。
王晨等女工生活上发生的新变化,正是源于市总工会实施的“阳光女工”工程。“关爱员工,不是仅仅让员工吃好、喝好,而是要从身体到心理都给予关爱。”市总工会负责人表示,从某个方面来说,职工的“养心”比“养身”更重要。
的确,作为开放型经济重镇的昆山,吸引着五湖四海的外来务工人员前来就业,他们为昆山繁荣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市总工会深知,工会有责任当好职工的“娘家人”,只有做亮品牌,才能不断增强工会的亲和力、战斗力、凝聚力,不断扩大工会的社会影响力。
“建功立业大竞赛”为经济发展迸发新活力。全市重点工程劳动竞赛、区域性职工技能竞赛、企业自主创新劳动竞赛“三驾马车”并驾齐驱,去年举办区镇以上各类劳动竞赛活动达82项,评定10项“金点子”成果、20项建议荣获优秀合理化建议成果,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和谐企业大创建”为社会稳定凝聚新能量。工资协商集中要约行动深入推进,劳动争议预警调处机制日益完善,劳动法律监督员培训组织开展,恩斯克投资有限公司等17家单位被评为“2013-2014年度苏州市劳动关系和谐企业”、通力电梯有限公司被评为江苏省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
“职工素质大提升”为企业发展注入新动力。市职工艺术团和各企业文艺团队走进企业、社区慰问演出上百场,擦亮了“劳动者之歌”工会文体活动品牌;“励志成才,塑我人生”职工大讲堂,为职工送上文明礼仪、心理健康、法律维权等“心灵鸡汤”;“书屋惠职工、书香溢企业”“畅游书海,成就梦想”等主题的职工读书系列活动,全面提高了职工综合素质。
打造精准帮扶工程 建设“暖心工会”
4月6日下午,当陆家镇总工会负责人将3000元救助金送到市莎美娜制衣有限公司职工周志荣手中时,周志荣感动得热泪盈眶,连声感谢工会组织雪中送炭。周志荣因患肺癌于今年春节后做了手术并化疗,工会为她申请了昆山市职工互助福利基金救助。2007年创立的昆山市职工互助福利基金,不仅解了困难职工的燃眉之急,也让职工感受到了工会大家庭的温暖,为患病或意外职工构筑了防范风险的“第二道屏障”。
一直以来,市总工会把解决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服务职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立体式、全方位帮扶服务职工工作格局逐步形成,使得职工对工会这个“娘家人”更加亲近。
实施关爱环卫工人“五年行动计划”。春送欢乐、夏送清凉、秋送保障、冬送温暖;开展“妈妈驿站”创建,为职业女性度过特殊生理阶段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开展心理健康援助计划,举办全市心理专员培训班,给予广大职工无微不至的关心;开展互助互济及临时帮扶救助,《昆山市职工互助福利基金》《昆山市女职工团体互助医疗特种保障计划》每年新增会员近2万人,五年来共有250多名职工得到了互助互济保障补助,补助金额100多万元。
日益优越的务工环境、贴心亲和的公共服务,使得越来越多的职工了解昆山、爱上昆山。他们经常走进职工之家、职工服务中心、职工书屋,共享完善的公共服务;他们认真学习劳动法律法规,提高知法、尊法、守法的认识和能力;他们积极参加劳动技能竞赛、才艺比赛等活动,实现自我价值;他们学说昆山话,主动参加单身青年交友联谊会,真正把这里当成“第二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