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台

当前位置:主页 > 社会 > 民生报道 >

“革命旧址就是咱的家”

来源: 中国国际新闻台 发布时间:2016-06-27

    开发区胡村乡西王什村有一处院落,曾是冀鲁豫边区党委的办公地。而在这处院落的隔壁,是该村有着58年党龄的老党员吴兆焕的家。吴兆焕数十年如一日,主动承担起照看这处革命旧址的重任,彰显了一名共产党员的风采。

  6月22日一大早,已经87岁高龄的吴兆焕,再次来到这处革命旧址。休息片刻之后,吴兆焕就拿起扫帚,开始清理院落的杂草纸屑。夏日炎炎,一会儿的工夫,吴兆焕的上衣就被汗水打湿,但他丝毫没有停歇的打算。

  “马上就到建党95周年纪念日了,咱必须拿出老党员的样子来,把院子收拾利索喽。”看到院子被打扫得干干净净,吴兆焕的脸上露出了些许笑容。

  虽然革命旧址和吴兆焕的家仅有一墙之隔,但两处院落并不在一个胡同里。上了年纪的吴兆焕一般都要花10分钟左右的时间才能从家走到这儿。村里晚辈曾劝他:“兆焕爷,您年龄这么大了,有事安排我们年轻人干,就不用您天天跑了。”对于晚辈的好意,吴兆焕口头上答应了,但私底下仍旧坚持每天到革命旧址看一看、转一转。

  村民吴国元的家和革命旧址同处一个胡同,是通往革命旧址的必经之地。已过知天命之年的他,记忆最深的就是每年春节吴兆焕都要自掏腰包给革命旧址贴春联,数十年来雷打不动。有一年春节,吴国元碰到去贴春联的吴兆焕,就问吴兆焕为什么把这个院子看得这么贵重?吴兆焕的答复不多,但句句发人深省:“共产党在咱这儿打鬼子,让咱穷苦人翻了身,咱得感恩。革命旧址就是咱的家,咱得把咱家打扫好、照看好。”

  除了平时照看革命旧址,吴兆焕还积极奔走,多方呼吁,进一步放大革命旧址的影响力。老一辈革命家杨得志上将曾在这里生活和工作过,当年杨得志和爱人结婚时用的被子就是吴兆焕的母亲做的。2014年,吴兆焕带领村干部到北京找到杨得志的次女杨秋华,进一步搜集杨得志在冀鲁豫边区曾使用过的物品和事迹。由于上了年纪,再加上长途奔波,吴兆焕从北京回来的时候已经不能独自走路,村干部劝他在北京休息两天,但他摆摆手说:“花这冤枉钱干啥,我这把老骨头能坚持住。”

  在吴兆焕的积极争取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这处革命旧址。近年来,开发区投入数10万元资金,对这处院落进行了绿化、美化提升,力争将其打造成广为人知的革命历史瞻仰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民生报道

    海南自贸区首批境外非政府组织国际

    资讯排行

    网站简介 - 诚聘英才 - 证件查询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电脑版 - 移动端
    Copyright © 2017 中国国际新闻台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本台所刊登的中国国际新闻台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国际新闻台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