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台

当前位置:主页 > 社会 > 民生报道 >

孟州:四百余名老人成为“金牌调解”

来源: 中国国际新闻台 发布时间:2016-08-22
 正值8月炎热天气,孟州市矛盾调解员韩自仁第六次敲响当事人张某的家门。也许是被老人的坚持打动,当事人开了门,同意坐下来谈谈。原来,张某所在的居民小区因为物业费上调,460名住户有一半拒缴物业费,而张某正是此事的核心关键人物。经过2个多小时推心置腹的交谈,当事人同意接受调解,僵持了4个月的小区纠纷终于得到化解。

  今年63岁的韩自仁是孟州市大定街道的专职矛盾调解员,有着42年的村干部经验。自去年7月该街道矛盾调解中心成立以来,他每天的任务就是接访和处理辖区内的“疑难杂症”,小到家庭不和,大到民事纠纷,人们亲切地叫他“老韩”。在孟州,像老韩这样的调解员有400多名,平均年龄60岁,是来自各行各业的退休职工,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化解纠纷,共建和谐。他们在群众中有一个响亮的称号——“金牌调解”。

  去年7月,孟州市为构建和谐社会建立矛盾调解机制,在市、乡镇(街道)成立了12个矛盾调解中心、289个矛盾调解工作室,聘请专职调解员42名、专业化专职调解员12名、兼职调解员350余名。为了保障矛盾调解机制的顺利运行,该市将调解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拿出200万元财政资金予以奖励和补贴,并由市司法局牵头,对专职调解员进行《人民调解法》、调解案例、调解技巧、案卷制作等课程培训。

  今年50多岁的郭志萍是矛盾调解队伍中最年轻的一位,一上岗便遇到了难解的矛盾。该市河阳街道缑村的薛老汉夫妇,一个79岁,一个76岁,老薛脑干出血引发后遗症住院,没两天老伴也因病住院,二老膝下有3个女儿,但他们住院期间无人照顾,便向市矛盾调解中心求助。郭志萍多次找其3个女儿做思想工作,3个女儿没人说不管老人,可又都不管,老人赡养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二老无奈之下甚至想到起诉。然而如果老人起诉,一个家庭以后就可能互成仇人。为了亲情,郭志萍改变思路,几次三番努力,终于有了进展,二老住院费由3个女儿均摊,出院后住二女儿家里。

  “这些老人一个月工资也就1000多元,不求名、不求利,身边有这样的老人用这样的态度对待工作,我们感受到一种正能量,也愿意听他们的话。”不少来访群众这样说。

  矛盾调解机制的运行,让孟州市涌现出一批高素质调解员,老人们用真情感动当事人,用行动化解一个又一个矛盾。面对挫折他们不气馁,面对刁难他们不后退,为社会和谐发光发热。“有困难,找矛调”也成了该市群众化解矛盾纠纷的“口头禅”。

  一年来,该市矛调中心共调解大小纠纷3400多起,其中立案调处疑难复杂纠纷540余起,350多起纠纷被化解在萌芽状态。

    民生报道

    海南自贸区首批境外非政府组织国际

    资讯排行

    网站简介 - 诚聘英才 - 证件查询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电脑版 - 移动端
    Copyright © 2017 中国国际新闻台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本台所刊登的中国国际新闻台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国际新闻台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