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台

当前位置:主页 > 社会 > 民生报道 >

盐城把灾区打造成农村民居建设特色窗口

来源: 中国国际新闻台 发布时间:2016-09-09

“6·23”龙卷风冰雹特别重大灾害发生两个多月,灾后重建进展如何,受灾群众生活怎么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十分牵挂。9月7日下午,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朱克江再次来到阜宁县、射阳县实地察看灾后恢复重建情况,看望慰问受灾群众。他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对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大力弘扬抗灾救灾精神,坚持以群众满意为标准,加快重建新家园,积极发展镇村经济,让受灾群众早日康居、过上幸福美好生活。

朱克江首先来到阜宁县陈良居委会灾后重建安置点,该安置点占地35亩,可安置76户受灾群众。朱克江深入施工现场,察看安置点总体规划、建设进展等情况。施工单位负责人告诉书记,房屋都是框架结构,具有较高的抗灾能力,而且风格设计上也体现了苏北元素。自上月下旬开工以来,150多名工人加紧施工,确保年底竣工交付。朱克江看后听后十分高兴,他说,恢复重建是最大的民生,承载着灾区群众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我们要在科学规划的指导下,调动各方力量,筹集资源手段,加快工程建设步伐,让受灾群众早日搬新居。要统筹推进受灾群众住房、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配套建设,努力打造阜宁乃至盐城地区农村民居建设的特色窗口。要高度重视工程质量,施工方、监理方要各负其责,镇村要组织群众参与监督,齐心协力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同时,还要以重建新家园为契机和起点,积极实施康居工程,统筹推进面上危旧房改造,不断改善农民群众的居住条件。

阜宁县板湖镇郑朱村安置点占地110亩,可安置受灾群众184户,目前场地平整已到位,正在进行施工放线。朱克江认真察看安置点规划图,详细询问工程前期准备、成本预算等情况,对工作进展表示满意。他指出,安置点建设要紧扣时间节点,实施挂图作战,确保9月20日前全面开工,力争入冬前主体工程全部完工,让受灾群众早日搬进新住房。要合理确定安置点规模,注意为未来预留空间,吸引更多群众到集中居住区来建房。他还叮嘱镇村干部,要引导受灾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用勤劳的双手建设美好家园、翻开生活新的一页。郑朱村四组殷日生家受灾的屋顶已修复好,朱克江走进老殷家,关切地问他“房子什么时候建的?”“这次修房子花了多少钱?”看到市委书记到家里来走访,老殷激动地说:“还是共产党好啊!这次虽然受了灾,但是维修的钱大部分都有补助,当时瓦工不好找,还是干部帮忙的呢。”听了他的话,朱克江十分欣慰,祝他今后生活更幸福。

随后,朱克江来到射阳县海河镇旭日安置小区,这里的工人正抓紧浇筑混凝土框架梁,十几幢新楼房拔地而起。听说为了感谢党委政府的关怀,当地村民将安置点命名为旭日小区。书记连声夸赞这个名字取得好,表达了基层群众对党朴素的情感。在察看了解工程进度、建设质量后,朱克江说,无论是原址重建,还是集中新建,都要把抗风险摆在第一位,始终坚持质量至上、安全第一,严格按照重建规划、设计标准和施工流程抓好项目建设,切实加强工程管理,真正把重建项目建成民心工程、康居工程,确保所有工程经得起历史检验和群众监督。

朱克江在察看中强调,重建新家园是受灾群众开启新生活的第一步,关键还是要大力发展镇村经济,以此带动群众增收致富、进一步提升生活水平。要坚持灾后重建工作和抓经济、促生产并重,广开门路繁荣镇村经济,扎实推进“一镇两园”,宣传发动全民创业,吸引招引客商投资兴业,为群众在家门口创造更多就业岗位,进一步增加集体积累和群众收入,让受灾群众“安居”又“乐业”。

市委常委、秘书长潘道津,阜宁县、射阳县和市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等陪同。

    民生报道

    海南自贸区首批境外非政府组织国际

    资讯排行

    网站简介 - 诚聘英才 - 证件查询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电脑版 - 移动端
    Copyright © 2017 中国国际新闻台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本台所刊登的中国国际新闻台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国际新闻台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