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是我国首个“中华慈善日”。盐城晚报记者从市慈善总会了解到,今年我市实施了几大类社会影响较大的慈善项目,并采取了市场化运作方式,向社会公开招募,与爱心企业和各类机构联手、联合、联动,建立了长效合作机制和救助平台,有效地开展各类慈善救助。
为此,本报邀请市慈善总会项目部主任冯炜,为您盘点这些慈善救助项目。
几名接受中慈视力救助的小朋友与工作人员合影。
一位贫困市民领到春节慰问金递给自己的孙子。助医类(资料图)
◆儿童大病救助项目
受益者故事:
23岁的叶晓敏,未满18周岁时被查出患有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5年来巨额医药费将这个本不富裕的家庭压得喘不过气来。当时她的母亲徐女士听闻市慈善总会对大病儿童有救助,提出申请。经过市慈善总会连续不断的儿童大病项目资金的救助,这个女孩的生命得以延续。“晓敏现在还在读大学。”徐女士说,这一笔笔的救助款可帮了她家的大忙。
救助对象:盐城户籍、18周岁以下、参加城乡基本医疗保险、患有重大疾病的孤儿(含弃婴、事实无人扶养儿童)、低保以及低保边缘家庭中的儿童。
救助标准:儿童大病慈善救助项目对患儿自项目实施之日起(2010年7月20日)至年满18周岁期间,治疗产生的符合医保政策规定的住院和门诊治疗费用自付部分,由省、市、县三级慈善救助资金按照孤儿100%、低保家庭患儿80%、低保边缘家庭患儿50%给予资助,不设上限。其中,省级儿童大病慈善救助资金对苏北、苏中、苏南地区分别承担资助总金额的70%、50%、20%,余下部分由市、县(市、区)慈善救助资金承担。
◆5个特药救助项目
受益人故事:
62岁的余老爹患有慢性髓性白血病,进口的“格列卫”药品对他的病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格列卫”的价格非常高,每月买两盒药要花费2.4万元,他根本就吃不起,而且每月要去苏州领取,行程麻烦。现在,盐城经过批准成为5种定点特药(援助药)发放城市之一,盐城患者不必每月到南京或苏州等苏南城市就能领取到援助药。
1.格列卫特药项目
救助对象:所有符合援助条件的费城染色体阳性、在慢性期、加速期或急变期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3周岁以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18周岁以上);c-Kit阳性,不可切除(不可手术)或转移的恶性胃肠道间质肿瘤的患者(18周岁以上)及不能切除、复发或者转移的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FSP)患者。
救助标准:项目对病前低保患者和非低保患者分为两种:符合格列卫适应症的病前低保患者全额免费药品援助;格列卫药品无法报销的非低保患者每个治疗年患者自费承担前3个月药费,免费援助9个月药品;格列卫药品实现部分报销的非低保患者每个治疗年患者自费承担前3个月或6个月药费,免费援助9个月或6个月药品。
2.达希纳特药项目
救助对象:经指定医疗中心医学评估为符合达希纳适应症和符合中华慈善总会达希纳援药救助条件的患者。
救助标准:每年12盒药,3万元/盒。
3.特罗凯特药项目
救助对象:全市所有符合特罗凯适应症的患者。
救助标准:项目对符合特罗凯适应症的病前低保患者给予全额免费援助,非低保患者自费连续使用特罗凯5个月或者由患者及医保等机构费用共付5个月且疗效稳定后给予药品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