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看,保护性耕作与传统耕作技术相比,可减少土壤水分、养料流失,提高水肥利用效率,减少作业工序,增加农作物产量……”来自市农机局的总工程师娄世忠向现场观摩的干部和群众介绍,保护性耕作指的是采取免耕、少耕及秸秆覆盖的方法,集灭茬、施肥、播种、覆土等多道耕种工序一次完成免耕播种。
“这样看种麦子真省心了,真是‘懒汉种地’的新型耕作法嘞!”
“年年耕种土地容易板结,这深松机和免耕播种机给土地‘舒筋活络’,我看这样种田行,今年俺也搞几亩试试!”
这是民权县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一个剪影。
近年来,民权县立足“科技兴农”战略,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推动脱贫攻坚为主线,根据本县实际情况,县农机部门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2005年,该县在全市率先引进了小麦保护性耕作播种技术;2007年,该县被定为“省级保护性耕作示范县”。民权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经验做法曾先后两次得到省领导批示,要求全省进行总结推广。
为让广大农民群众接受这项新的耕作技术,该县采取宣传引导、培训指导、示范督导等办法,在部分乡镇首先示范推广的基础上,按照“集中连片、整乡整村”推进的原则,结合高产创建方和现代农业示范区等项目,均衡带动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全县全面实施。到2015年秋,该县发挥国家购置补贴的带动作用,共计推广保护性耕作新机具2965台,累计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面积达到18.2万亩。
“保护性耕作真实用,让粮食增产很轻松。实施后这几年玉米年年个大籽饱长得好!”秋收前,实施过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该县庄子镇村田庄村村民刘新忠说。据该县农机专家测产调查,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玉米较常规耕作田平均增产50公斤以上,增产效果十分明显,且抗旱能力突出,作物长势优于常规耕作田。
“通过实施保护性耕作的深松作业让土地‘深呼吸’,能够改善耕地质量并长期改良土壤、增强土壤蓄水保墒能力,让土地真正变成了保水聚肥的‘海绵田’,同时还促进了秸秆禁烧守护了白云蓝天!”该县农机部门负责人说,保护性耕作技术,已经让农民群众实实在在尝到了科学种田的甜头,今秋该县已实施此项技术2.2万余亩。目前,该县农机部门正抓住当前农时,加强宣传指导,搞好统筹协调,抓紧在全县推广实施,当地已经掀起了保护性技术的推广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