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庄村支书曹月立对镇里开展的“微权四化”深有感触。他说,以前村民不太清楚申报低保、危房改造的条件。自从“微权四化”进村后,申报和办理有关事项的条件和程序都公开了,老百姓心里明白了,村干部的工作轻松多了,群众对村干部的评价也高了。
近年来,淮阳县白楼镇为管住“微权力”,狠刹“微腐败”,始终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县委的领导和县纪委的指导下,着力构建“微权四化”(即职权清单化、用权程序化、监督立体化、问责常态化)廉政体系。通过量化“微权力”,扎紧制度笼子,问责“微腐败”,规范基层权力运行。以“严管”体现“厚爱”,切实对镇村干部抓早、抓小,基层党风政风和干群关系得到有效改善。
汇总热点问题,梳理权力清单。该镇把基层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进行归类汇总,把村级办理事项逐一列出清单,重点厘清包括农村低保、危房改造等19个方面、11类容易发生腐败的村级权力。通过到岗到人,明确村干部、镇包村干部、主管领导和主要领导权限范围和职责内容,定位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实现清单之外无权力。
明确履职程序,传导责任压力。按照权力清单,镇村干部行使的每项权力、办理的每项事务都有规定的程序。该镇共编制村级办事流程10项、镇级工作流程19项,具体按照“两议两审两公开一监督”( 两议是村两委商议、村民代表大会决议;两审是镇包村干部审核、职能站所审定;两公开是村公示栏公开、互联网公开;一监督是村监委成员全程参与监督)程序办理。该镇把所有涉农部门如派出所、财政、民政所等19个站所全部纳入群众工作中心集中统一办公,并把各窗口的责任清单进行公布。 (下转第三版)
汴岗镇蔬菜产业助力精准扶贫
本报讯 (记者王泉林 通讯员孙小光) 扶沟县汴岗镇不断夯实蔬菜生产这一特色产业,以扶贫到户增收项目为依托,以蔬菜种植合作社为载体,按照“群众入股自愿、项目公司化管理、资金市场化运行、引入第三方监督、专账独立核算、贫困户负盈不负亏、固定利润分红”的精准扶贫机制,全力打造贫困户脱贫致富的“精准扶贫绿色产业园”。
秋雨绵绵,大地上升腾起层层薄雾。记者沿着乡间小路,来到位于汴岗镇强陵岗村的旺达莲藕种植专业合作社。雾霭中不时传来轰鸣的马达声,贫困户杨干成一家三口正忙着采摘莲藕。杨干成熟练地操作着采藕机,一支支雪白的莲藕不断浮出水面,他的妻子和女儿一边拾藕一边往藕池边运送,一家三口每天的务工收入在300元左右。村党支部书记、省优秀共产党员、合作社理事长杨海旺拿着刚从藕池中采摘出的莲藕高兴得合不扰嘴。他说:“为了提高合作社和贫困户的收益,我们积极与科技部、教育部和河南农业大学联姻合作,掌握了一套完整的莲藕种植新技术,采用防渗漏技术,实现了节水节肥,降低了生产成本,采用浅土层栽培,便于机械采收,节省了用工成本,采用反季节塑料大棚种植,提升了作物生长环境温度,比普通种植提前3个月上市,弥补了市场空缺,提升了亩均产量和效益。”
目前,像杨干成这样与旺达莲藕种植专业合作社签订到户增收项目合作协议的贫困户共400户,按照协议规定,采取“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合作模式,贫困户以到户增收项目资金5000元入股到合作社,合作社全权负责项目的实施。为保障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合作社采取最低保障收益标准与实际利润按股分红相结合的办法实行。当实际利润低于最低保障收益时,合作社按照最低保障收益标准支付贫困户;当高于最低保障收益标准时,贫困户则按照实际利润按股分红。
越秀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是该镇另一个产业扶贫基地。目前,该园区已与汴岗镇温楼、五所楼、于营3个贫困村的241户贫困户签订了产业扶贫合同,并建立了紧密的利益分红联结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