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两会”,教育都是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也是市民关注的焦点。 这两天,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再次关注教育公平问题,市教育局负责人对此专门作出回答。
人大代表蔡建芳:昆山外来人口较多,子女上学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教育部门如何推进教育公平,让广大新老昆山人子女都“有学上”?
市教育局局长金建鸿:一直以来,昆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不断加大学校基础设施投入,扩大教育资源供给,确保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新市民子女享受教育公平。“十二五”期间,我市累计完成新建、改建、扩建学校建设项目104个,竣工建筑面积136万平方米,总投入52亿元,新增公办学位8.5万个。
当前,因大量外来人口涌入造成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仍然继续存在,市教育局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好应对工作:一是加大学校建设力度。加快配置各类教育资源,2017年计划新建、改扩建学校16个,预计可新增学位1万个。“十三五”期间,我市将学校基本建设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根据人口分布和增长情况,合理调整学校布局,力争完成学校建设项目84个,其中新建幼儿园项目30个、小学项目16个、初中项目6个。
二是完善积分入学工作。按照工作计划,2017年昆山市新市民子女公办学校积分入学办法及实施细则将于近期向社会公布。我市于2015年11月启动的昆山市新市民子女积分入学工作将有力推动教育机会公平,让广大新市民子女平等享有受教育权利。2017年的积分入学政策在2016年政策基础上将更加完善、更加严格规范。
三是加快发展民办教育。2017年,市教育局将制定出台《昆山市关于进一步加快民办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和若干个配套文件,积极鼓励和大力支持民办教育发展壮大。对承担义务教育任务的非营利性民办学校,按上年度同类公办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分不同类型按一定比例给予财政补助,用于资助民办学校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待遇、提升办学水平等。鼓励各区镇组建民办教育集团,发展公建民营学校。合理布局普惠性民办学校,力争每个区镇建有公建民办幼儿园、中小学各1所,确保适龄儿童就近入学。鼓励举办收费合理的普惠性民办学校,原则上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公建民营学校应办成普惠性民办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