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健康港湾”服务平台,孵化实施“中途之家”帮扶项目,培育18家助残社会组织……全市残疾人康复、就业、托养等服务加快改革创新,以政府“掌舵”、社会“划桨”的形式,为残疾人打造 “爱心方舟”。这是记者从3月10日召开的市残联五届二次主席团全体会议暨残工委(扩大)会议上获知的消息。副市长金铭出席会议。
健康讲座、特需儿童体检、团体心理辅导,不管残疾人有什么样的康复需求,“健康港湾”服务平台都能按需提供。这是我市定向为残疾人普及基本卫生保健和康复知识的一项创新举措,以“超市”形式将康复服务送进百姓日常生活。该项目因此获得苏州市残疾人工作创新奖、昆山市“十佳创新服务项目”奖。
“树多成林不怕风,线多搓绳挑千斤”,残疾人事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爱心力量的支持。目前,全市已培育18家助残社会组织,在训残疾儿童321名,入驻“集爱之家”一站式儿童康复服务中心的三家助残服务机构在训儿童230人。市残联还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重点对市福利院58名孤残儿童实施康复训练,并依托“集爱之家”残障儿童康复服务机构的师资力量,建立未成年人校外辅导站,推动残障儿童身心健康和残健融合教育。
“引进来”更要“管得好”。通过定期评估和不定期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市残联在机构设施、服务态度、技术水平、训练效果等方面加强对相关社会服务机构的监管和督导,并针对“集爱之家”三家入驻助残社会组织在训残疾儿童家长开展满意度调查,康复训练效果满意度96.03%。
从政府到社会,从政策措施到社会资源,近年来昆山助残服务越加专业化、特色化。去年,昆山市肢残人协会还与昆山市爱瑞康医院合作实施“中途之家”脊髓损伤人群帮扶项目,不仅为脊髓损伤者提供系统康复治疗,提升其生活自理能力,而且努力为脊髓损伤者提供就业创业机会,鼓励其实现人生价值。目前已有4批20名脊髓损伤者接受康复治疗。此外,市残联还对接成立弘德园艺残疾人农疗基地,并在该基地创立助残服务中心,以“基地+农户+培训”的扶贫帮困模式,搭建长期帮助残疾人提升技能、增加收入、改善生活的平台,实现扶残助残的“造血”功能。
市残联负责人表示,市残联将继续在“服务理念现代化、服务方式精准化、服务力量社会化、服务产品均等化”上下功夫,实施好残疾人就业增收、托底保障、服务普及、社会关爱工程,实现残疾人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康复服务、教育服务和无障碍环境建设“五个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