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粒粮食,你是否哺育了生命;如果你是最小的一颗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在生活的岗位……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无论在什么样的岗位上,无论做着什么样的工作,都热爱自己的事业,在岗位上发挥着最大作用,竭尽全力为社会作出最大贡献。他们敬业奉献的精神让人敬佩,他们不仅成为全市百姓学习的榜样,也让这座城市散发着奉献之光。
■ 公职人员做榜样,怀爱岗之心
她,有一颗慈母般的爱心,用心关怀未成年人;她,创新开启了“圆桌审判”“召回感化”“缓刑听证”“成年告诫”等一系列行动,引领众多“问题少年”成人成才。她,就是市法院少年审判庭原庭长纪珍。
每年,纪珍都会去看守所为服刑少年犯举行新春茶话会,鼓励他们早日回归社会,到省少管所看望昆山籍少年犯,向他们介绍家乡的变化,关心他们的生活,鼓励他们认真改造。同时,纪珍还每年定期到学
校、社区、企业上普法辅导课,用心关爱社会,用情关爱孩子。
在昆山,像纪珍这样爱岗敬业的公职人员还有许多。昆山检验检疫局自行车检测中心副主任袁兴启是其中一位。17年来,袁兴启在自行车检测岗位上兢兢业业、勇于开拓,主持了6项标准制修订,获得了9项专利授权,自主研发设计了20多台专业检测设备。他无声地探索着检测领域的先进技术,在日常工作中默默践行着“工匠精神”的内在精髓。
公职人员爱岗敬业是百姓的好榜样,他们心系百姓,尽责尽力,不求别的,只求为百姓出力。市人民检察院的归丽华、昆山地税局的刘锦芳、昆山海关的董海根、昆山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廖太林等一批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已成为百姓心中的好榜样,为社会传递了正能量。
■ 基层人员办实事,履敬业之责
人们常说,基层工作是做好百姓事的关键。多年来,在全市学校、医院、社区等基层单位,涌现出一批批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朝阳派出所“板凳警察”王朝曦、环卫工人葛巧芬、葛江中学教师于洁、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生刘琴……他们的敬业事迹让群众纷纷点赞。
以“真”为始,以“善”为路,以“美”为终极目标,以刻苦钻研的劲头、无私付出的精神,当年在民办五联小学所教的班级创造了及格率最高、优秀率最高而流失率最低的记录,她就是新昆小学的文玉荣老师。几年前,她发现不少外来务工人员忙于工作,节假日子女也无人照顾。于是,她在家里成立了托管班,照顾这些孩子,为他们辅导功课,不收取分文报酬。来昆从教14年间,文玉荣把身边每个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都当作自己的孩子,用真心去浇灌,引导他们成人成才。目前,她已陆续帮助了40多个孩子。
还有一名基层工作者,她不像警察办案那样勇敢,也不像法官断案那样威严,更不像律师辩护那样口若悬河,但她却以一颗柔软的心、一腔火热的情、一股犟牛的劲,化解了一桩桩复杂的矛盾纠纷。她就是长江派出所人民调解员张敏娟。2009年6月,张敏娟退休后进入长江派出所,成为一名专职调解员。8年来,张敏娟调解的纠纷涉及道路、工伤、农民工、邻里、婚姻家庭等不同内容不同群体,张敏娟在工作中不断探索全新工作方法,从最初的见面调解发展为现在的微博、微信、QQ、短信调解等,接待来访者14000余人次,群众满意度100%,执行率100%,被群众亲切地称为“柏万青式的调解员”。
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张敏娟还通过自学电脑技术,开通“张敏娟调解室”微博,网上为民解疑释惑,讲解调解“心术”;她在《昆山日报》开辟专栏介绍调解经验,总结出“七要、八心、九法、十步”调解法,其中“调解九法”在《人民调解》上刊登。
■ 私营业主谋发展,系奉献之情
在我们身边,除了公职人员、基层工作者,还有一群人也在默默为社会奉献,他们是怀揣奉献之心的企业家。他们心系百姓,不仅做好本职工作,为昆山发展增添助力,更用无私的爱书写人间大爱。
有人说,唐明生不是昆山最大的老板,他没什么可牛气的。的确,唐明生的企业曾是一家小小的村办企业,但如今已成长为中国率先研制开发专业田径运动鞋的生产厂家。对于在商场摸爬滚打了30多年的唐明生来说,“做人做事做产品,良心道德最根本”,要成为“良心企业”,就要建好“良心工程”,也正因如此,多威公司成为我国首屈一指的体育专用鞋著名品牌。同时,唐明生怀揣先富不忘回报社会的热心,捐助孤寡老人、贫困失学儿童,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积极主动回报社会。
千灯镇永佳制衣的任永革,诚信经营、关爱员工、奉献社会,用心感恩社会,抗洪、抗击非典、抗震,他总是第一时间慷慨解囊;开发区长江路街道珠江社区居民言华清,一名退伍军人自建打桩队,兢兢业业,不拖欠工人弟兄一分工资,身患疾病,心系社区,慷慨解囊,多年默默奉献。
爱岗,是我们的职责;敬业,是我们的本分;奉献,是我们崇高的追求。一批批爱岗敬业者,忠于职守,为民热情服务;一段段感人故事,传遍鹿城,绽放精神之花;一位位道德模范,平凡朴实,展示道德风尚,让我们为他们骄傲、为他们自豪,积聚社会正能量,散发奉献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