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台

当前位置:主页 > 社会 > 民生报道 >

首批26名毕业生直接签约

来源: 中国国际新闻台 发布时间:2017-04-01

“这次北京高校招聘活动收获颇丰,不仅仅为昆山引进了一批高层次紧缺专业人才,更是一次事业单位选人用人机制方式的创新。”捧着一沓就业协议,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高兴之情溢于言表。3月16日至21日,经过近一周的校园推介、现场遴选和双方洽谈等环节,来自清华、北大、中国人民大学等重点高校的26名应届毕业生与昆山市紧缺专业人才储备中心签订了就业协议。他们是我市首批由绿色通道引进的事业单位高层次紧缺专业人才,也是我市实施事业单位紧缺专业人才“蓄水池”计划的第一批人才,涉及人工智能产业管理、金融研究、社会治理、规划建设等多个领域。

去年年底,我市创新出台了《昆山市事业单位紧缺专业人才引进实施方案(试行)》。今年3月16日至21日,由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带队的招聘小分队相继来到清华、北大、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进行现场招聘。他们带着事先摸排的2017年昆山市事业单位紧缺人才需求目录,向在京重点高校的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毕业生伸出“橄榄枝”。不仅如此,对有意向、且与需求目录专业相符的同学,招聘小分队专门开辟绿色通道,即当天或次日组织遴选和面试,第一时间签约。

据介绍,当前事业单位用人存在两种问题:一是一些岗位由于专业性强、报考人数少等原因无法通过常规的事业单位招录方式得到满足;二是通过常规方式招录的人员出现人岗不符情况时退出渠道还不畅通。为破解这些难题,我市组织、人社部门积极探索,率先尝试建立事业单位紧缺专业人才“蓄水池”,即对这部分人才实施“集中归口、双向选择、备案管理”模式,实现人才按需配置、流转使用。

具体来说,通过绿色通道引进的人才前期统一与昆山市紧缺专业人才储备中心签订用人协议,由中心按照专业匹配和人岗相适度分别输送到市级部门和区镇工作。一年工作期满且考核合格的,经双向选择认可后直接录用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进编后签订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聘用合同。如第一年无法选择成功,可由中心根据用人单位意见和引进人员个人意愿按照“双向选择”原则进行再次分配。如果三年合同期满,仍无单位聘用或不愿选择单位的,则解除劳动合同。

“通过实施紧缺专业人才‘蓄水池’计划,可以实现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由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转变。同时建立‘能进能出、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可提高事业单位人才招聘质量和编制使用效益。”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据了解,为使该种模式有效落地,我市还专门设立紧缺专业人才储备中心,在对紧缺专业人才进行统一管理、招聘和调配的基础上,出台昆山市事业单位紧缺专业人才引进政策,解决人才在身份编制、工资福利、社会保险等方面的后顾之忧,进一步优化人才工作环境,搭建人才服务保障平台。

 

    民生报道

    海南自贸区首批境外非政府组织国际

    资讯排行

    网站简介 - 诚聘英才 - 证件查询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电脑版 - 移动端
    Copyright © 2017 中国国际新闻台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本台所刊登的中国国际新闻台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国际新闻台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