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盐城中学首届中美班学生,陆续收到来自美国和加拿大等世界名校的录取通知书。该班16名同学,全部实现了出国梦。其中5名同学被世界排名前40的大学录取,班级近一半的同学被美国排名前50的大学录取。
参照美国最权威的USNEWS2017年美国综合大学排名和世界综合大学排名,北京大学全球排名53,清华大学全球排名57,复旦大学全球排名121,南京大学全球排名187。
那么,什么样的孩子适合出国?中美班高中三年,学了哪些课程?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盐中首届中美班的老师和学生。
首届中美班学生在教室内排演毕业合唱。
家长要为孩子引路
三年前,盐城中学和苏教国际联合创办的中美班,首次招生。当年该班一共招收了20名学生,中途4名学生因为各种原因,自主选择离开。剩余的16名学生,已经全部收到国外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有人甚至被好几所大学录取。
女生单无忌一下子收到了6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其中包括全球排名15位的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24位的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等。单无忌最终选择了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的统计学专业。
单无忌的父母都经商,早在单无忌还在小学时,父母就决定有朝一日送女儿出国,感受不同国度的人和事,开阔视野积累经验。为此,他们还经常利用假期,带女儿出国旅游,顺便练一练单无忌的口语。
单无忌(前排)、薛范钦(后排右一)分别被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福特汉姆大学录取,曹克松(后排左一)、张雪健被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录取。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男生薛范钦身上。薛范钦的父亲从事证券工作。他对儿子说得最多的话是,“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薛范钦收到了4所美国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但最终他并没有选择排名最靠前的大学,而是选择了福特汉姆大学。
薛范钦说:“福特汉姆大学位于纽约曼哈顿岛上,校友资源很丰富,现任美国总统特朗普也曾就读于该校。”
盐城中学国际交流处主任朱光辉告诉记者,对于孩子出国留学,尤其是出国读本科这种情况,家长的想法非常重要。家长要尊重孩子的意愿,了解自己的孩子,对孩子的人生规划做出引导。
外教总是穿西装授课
如果以三年前的中考成绩来看,首届中美班的学生并不算出色。单无忌中考664分,薛范钦679分,该班的班长张雪健694分,如果没有选择中美班这条路,并延续这样的学习状况,今年高考他们的目标可能是本二院校。
但进入中美班,就意味着走上了另一条道路。张雪健告诉记者,在中美班,他们先后经历了5位外教老师,分别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外教老师也并不仅仅是教英语,还包括批判性思维等一系列与国外高校接轨的课程。
中美班后墙黑板报。
“感觉吧,外教与国内老师的教学模式,很不一样。比如交作业这个问题,他们会设置一个最后期限,但并不会过多催促,而在批改作业打分数时,却很严格。有一位外教,甚至拒绝用红笔批阅,认为那会对学生造成心理压力。”张雪健说。张雪健先后收到4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最终他选择了世界排名29位的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
在张雪健的印象中,外教对待教学的态度,相当认真。有位外教只要来上课,势必穿西装或衬衫。天气冷了,就在外面套一件外套,上课铃一响,脱掉外套西装教学。
外教的教学模式也很特别,不如像中国老师那样拘谨。一道数学题,有时会教很多种办法,有的办法实在太冷僻,听都没听过。不过,老外的数学计算能力,也的确不如中国人。张雪健说,外教也常常会算错。
除了外教,中美班的班主任陈珺也是英语老师。陈珺主要教英语的语法和词汇。陈珺有点自嘲地说,我们中美班的中国老师,教的都是看不见的东西。
朱光辉介绍说,中美班的英语能力相当出色,经过中美班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同学们取得了托福考试均分超94(满分120),新SAT考试均分1350(满分1600)的优异成绩。
朱光辉说:“1987年高考时,我英语得了满分,但至今还是哑巴英语。和现在的孩子相比,社会真是进步了许多。”
最大的背景是中国
除了外教授课,中美班的语文课也很有意思。语文课是以文化讲座的形式开展的,任课老师是刘百生,盐城中学颇受欢迎的一位资深教师。单无忌说,刘老师的课,实际上教了许多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当我们出国时,绝对用得着。
“我记得,不同的季节,刘老师会带我们看校园内不同的花,还给我们唱淮剧。每周三,还会教我们烧菜。”单无忌说。
薛范钦也记得,刘百生老师曾经说过,出国留学最大的背景就是中国,不能到了国外,别的国家的人一问中国人文历史,你却一无所知。
“《论语》《孟子》还有古诗词,刘老师都带我们学了。有许多东西,我都不知道或者存在误区。比如‘压轴’这个词汇,我一直以为是最后一场戏,实际上是倒数第二场。”张雪健说。
除此之外,刘百生的课上,同学们还经常对时事问题进行探讨,促进发散性思维。“比如见义勇为,老人倒地了该不该扶,有人落水了该不该救援,刘老师就认为,如果没有救援的能力,最好不要鲁莽行事,否则会好事办坏。”薛范钦说。
事实上,对时事的探讨,一直在班级上进行,尤其是美国的时事新闻。对于去年的美国大选,几位同学都从不同的角度,寻找自己关心的内容。比如单无忌,她关心的就是政治人物之外的花絮,譬如希拉里的“邮件门”,而另一位中美班的“编外”同学,立志要出国留学,且已经被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录取的普通班学生曹克松,则更关心大选中少数族裔的行动。
养成独立学习的习惯
班主任陈珺告诉记者,三年中美班带下来,最大的感触,就是国内外的教学模式是不同的。考虑到班上学生本科阶段就出国留学,学校都尽量想办法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独自生活的能力。这比普通班的学生要早了好几年。
“等他们出了国就会发现,没有了班主任或家长,学习全得靠自律。而我们中国学生在自律方面,的确有所欠缺。”陈珺说。
朱光辉则强调,国外的学习环境,与国内大不相同,想要学有所成,至少三分之一的时间用来学习。“在国外生活学习,三点最重要,一是品行,二是进步,三是敢于表达自我。”朱光辉说。
对于许多有志让孩子出国的家庭,朱光辉认为,家长首先要摸清楚,孩子是否适合出国,一切以尊重孩子的意愿为主,此外,国外生活学习成本很大,必须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