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温县距昆山900多公里,开车需要10多个小时。近期,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被誉为陈式太极拳“四大金刚”之一的朱天才在古稀之年,应邀走出太极拳发源地陈家沟,带着最得力的弟子们跋山涉水来到昆山授艺。
5月30日,天才太极院昆山分馆人气兴旺,来自上海等长三角地区的太极拳爱好者齐聚一堂,正在进行站列训练,一招一式齐整划一。在后堂内,一张“陈家沟陈氏太极拳直系传递表”悬挂正中,身着黑色运动T恤的朱天才脚步轻捷地走进来,神采奕奕地为我们介绍其传承脉络。
“我们那有句俚语,‘喝喝陈沟水,都会跷跷腿’。陈氏太极拳刚柔相济,是中国最古老的太极拳,最早是为了保卫桑梓不受匪盗危害,而今已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武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花。” 作为陈氏第十七代太极拳传人的外孙,朱天才十岁开始学习太极拳,后又拜陈氏第十八代太极拳宗师陈照丕为师,寒霜骄阳十四年,全面继承和掌握了陈氏太极拳的套路精髓和技术理论,被国内外三十多个国家及地区的一些武术协会和高等院校、武馆聘为顾问和名誉教授。
“劲以积日而有益,功以久练而后成”,这是朱天才数十年学艺和教学的心得,同样也是他在推广太极拳文化上持有的态度。朱天才是国家高级武术教练、国家一级裁判,晚年时期,仍不辞劳苦奔赴各地推广和弘扬太极拳文化。目前,国内开设65家太极拳分院,国外开设100多家分院,涵盖美国、英国、意大利等地,培养国内外弟子数以万计。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的开放与发展推动了太极拳运动的发展,其健身与防身之价值日益被世界所认可,去陈家沟参观、访问、学习者络绎不绝。1983年,朱天才被国家特派至新加坡交流执教,首次让新加坡人见证了陈式太极拳的风采。“我的母亲就是其中之一。”新加坡陈氏太极拳协会会长萧维林说,在母亲的影响下,自己也逐渐被其吸引。“现代社会节奏太快,太极拳帮助我们修身养性、沉淀心灵之余,更帮助我们从中学会‘以柔克刚’等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萧维林说。
前不久,央视拍摄团队走进陈家沟为太极拳申遗纪录片鼓与呼,但近年来太极拳申遗屡次受挫,在国内也受到不少质疑,太极拳前景如何?朱天才用了四个字作答:越来越好!在他面前,6岁的孙子表演起“五步拳”“太极十三刀”来,“青龙出水”“风卷残花”“黑虎搜山”等一系列招式连贯有力,赢得众人叫好。在5月29日由上海市体育局主办的“精武杯”第十九届中小幼学生武术、书法比赛中,几乎靠在院子里观看学员上课而不自觉模仿的他还一举摘得银牌。“这就是太极拳的希望所在,要让孩子从小认识、喜欢,传统武术复兴就大有未来!”朱天才坚定地说。
“昆山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学习太极拳的人也越来越多。”千灯企业家、太极拳爱好者顾祥初为寻找正宗太极拳传人,多番辗转联系到朱天才,经过一年多时间,终于成功邀其来昆山设馆。“家门口就可拜师学艺,这对我们太极拳爱好者来说是一个好消息,希望太极拳这门传统武术能在昆山发扬光大,为昆山文化事业发展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