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教育培训和实践养成,引导市民群众提升素养、崇德明礼?如何促进市民个人品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与社会公德的综合建设?近日,我市正式出台《关于开展市民修身立德“六个一”行动的实施方案》,为全市精神文明建设注入了强劲动力。
作为我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项目和创建文明城市的全新品牌,“六个一”行动以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为目标,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为根本,以教育引导和实践养成为抓手,围绕“开发一套课程、成立一支队伍、制定一套机制、明确一套流程、培育一批载体、选树一批典型”的主要任务,引导市民实现文明素质、行为规范、道德修养同步提升,形成与昆山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相一致的良好风貌。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人的素质是关键。下转A2版 上接A1版 据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朱叶华介绍,该行动旨在把市民素质的提升纳入到全局性的高度和全域性的角度,融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最大的亮点是强调对所开发课程的最大化运用,即制定一套机制,将建立市民文明指数测评机制,运用于文明系列评比和第三方测评等文明创建工作中,纳入劳动者职业素养培训和失业就业人员培训、各类人才补助评估、党员干部教育实践和考核、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学校教职工师德师风建设、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家校合作等工作机制,以及企业文明职工、文明班组评选和企业文化建设,对各区镇、各城市管理办事处、社区、村(与村民股权分红挂钩)的各类表彰奖励机制中。
更值得一提的是,“六个一”行动中的每一个环节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环环相扣。据了解,除了制定一套机制外,该行动还包括开发一套课程,建立“文明修身课堂”课程库,内容包含文明和诚信教育、安全和环保、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市情教育、党员干部言行规范、职业技能等6个专题,相关课程将由相关责任单位牵头,分期分批研发推出;成立一支队伍,在成立课程开发领导小组的同时,成立讲师团、专家团、联络团三个团队;明确一套流程,按照“学习-培训-考试(或测评)-承诺-践行”的流程,使不同类型的被测评主体接受一次文明的洗礼;培育一批载体,以公民道德馆、文明益站、学雷锋志愿服务站等载体为修身立德“六个一”活动载体,使之成为市民文明指数测评点。同时制定“文明修身课堂”建设标准,培育一批试点区镇、部门、社区、企业、学校;选树一批典型,通过定期发布市民文明指数排行榜,发动党员到所在社区、居(村)委会带头参与志愿服务、修身培训等实践活动,运用基层巡讲、故事汇演、公益广告、电视拍摄、事迹展览等形式,广泛宣传“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新乡贤”“优秀志愿者”先进典型事迹等一系列举措,积极打造各类优秀典型,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
正心以为本,修身以为基。“下一步,各责任单位将细化分解任务,明确职责,形成部门联手共建、条块密切配合、社会各界支持、市民热情参与的良好格局,并统筹各方资源,动员企事业单位、工青妇等群众团体、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创新培训模式和活动载体。同时,依托公民道德馆等载体,使之成为市民文明指数测评点,让‘六个一’行动成为新老昆山市民修身立德的重要抓手,争取做到机关、学校、企业、社区、农村全覆盖。”朱叶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