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台

当前位置:主页 > 社会 > 民生报道 >

为转型嵌入一颗“强芯”

来源: 中国国际新闻台 发布时间:2017-06-28

半导体产业的技术水平和规模,是衡量区域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也是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的主要手段。

立足电子信息产业这片沃土,昆山紧盯具有核心技术地位、投资体量大的半导体项目。今年3月,总投资20亿元的澜起新型可控数据中心平台项目落户,预计到2020年销售收入可达100亿元、税收收入达10亿元。

对于昆山来说,该项目意义不仅仅在于其产业化之后带来的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将极大补上电子信息产业“缺芯”这一短板,有利于形成包括芯片制造、设计、加工、封装、测试在内的上下游生态系统,推动电子信息产业从“有屏无芯”向“芯屏双强”的转型升级。

从“单打独斗”到“抱团攻坚”,产业凸显集群优势

电子信息产业是昆山主导产业,但不得不正视的现实是,昆山电子信息产业偏“软”,以芯片设计与生产为主的“硬支撑”不足。因此,加快发展半导体产业,已成为全市上下的共识。

以昆山开发区为例,此次与澜起科技合作建设新型可控数据中心平台项目,有利于形成包括芯片制造、设计、加工、封装、测试在内的上下游生态系统,打造高端半导体特色产业基地。而位于昆山高新区的阳澄湖科技园,更是省级集成电路产业园,目前已形成了以封装测试类为优势、以设计类为突破、以制造类为特色的发展格局。

“昆山属于半导体产业的后起之秀,地处全国半导体产业链最为集中、完善、健全的长三角地区,可谓近水楼台先得月。”在芯谋研究首席分析师、昆山市半导体行业协会顾问顾文军看来,培育和发展半导体产业并非一蹴而就,昆山要用长远的眼光规划,主动对接国家产业布局,吸引具有核心技术、行业话语权的项目。

运筹帷幄,调兵遣将已然开始。依托建成的中科院微电子所昆山分所等公共服务平台,为全市集成电路企业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技术服务。去年,我市半导体产业总产值125.5亿元,体量虽不大,但牵引转型增长的作用已开始显现。

从“有屏无芯”到“芯屏双强”,推动产业迈向高端

半导体被称为“电子产业的大米”,是电子信息产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昆山企业正着力破解“缺芯之痛”。

今年4月,华天科技(昆山)电子有限公司承担的“国产中道工艺高端封测装备与材料量产应用工程”项目和“12吋国产装备新工艺开发与应用”项目获国家立项,争取国家科技经费4205万元;6月,由苏州能讯高能半导体有限公司牵头的“用于中等功率通用电源的高效率GaN基电力电子技术”项目获得国家立项,争取国家科技经费2423万元。

“集成电路产业是国民经济中基础性、关键性和战略性的产业,每1美元的产值能够带动100美元的GDP。”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副所长陈大鹏表示,目前全国各地都在争相布局半导体产业,而雄厚的电子信息产业基础是昆山的先天优势,可通过积极引进半导体产业的上下游企业,推动电子信息产业迈向高端。

拉长产业发展的短板,昆山围绕“强芯”目标,一批具有核心技术的原创性、引领性项目喜报频传。五年来,我市共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8项,锐芯微电子、彩优微电子、云芯微电子、易能微电子四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级集成电路设计企业。

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漏”,协同创新羽翼渐丰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当前,昆山市半导体行业协会成立,将在智能装备与半导体产业促进中心指导下,通过搭建创新平台,营造发展环境,精准服务会员,进一步提升昆山半导体产业的市场话语权和影响力。

“人才”作为半导体产业发展的第一资源,对于核心关键产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市将充分发挥李云初、张乃千等领军人才的示范带动效应,利用优厚的人才政策,吸引高端人才真正地留在昆山创业。同时,通过众创空间、沙龙论坛等多种形式,为各路人才提供创新创业环境。

大力发展半导体产业,反映了昆山在推动产业创新上的前瞻意识。国家“千人计划”人才、昆山云芯微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云初说,下一步要做大做强,就要在政策、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扶持,推动现有半导体企业升级发展,同步摸清产业链,开展链式招商、精准招商。

“尽管我市半导体产业规模初显,但还存在一定不足。”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昆山正加紧制定产业发展战略性指导意见,根据不同类型企业有针对性地出台对运营、人才、工艺、设备研发投入等方面的补贴细则,扶持更多企业搭上发展快车。未来三年,我市力争引进和培育5家以上国内IC设计百强企业、5家以上产值超10亿元企业,把昆山打造成国内半导体产业特色聚集区。

 
 

    民生报道

    海南自贸区首批境外非政府组织国际

    资讯排行

    网站简介 - 诚聘英才 - 证件查询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电脑版 - 移动端
    Copyright © 2017 中国国际新闻台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本台所刊登的中国国际新闻台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国际新闻台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