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台

当前位置:主页 > 社会 > 民生报道 >

用爱诠释家的真谛

来源: 中国国际新闻台 发布时间:2017-07-27

互敬互爱是家庭和睦的基础,是家庭幸福的源泉。在周庄镇双庙村,王建华与爱人施杏珍在过去的20多年里,虽然性格、文化、志趣有所差异,但是俩人却能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取长补短,成为周围人眼里的好伴侣。

美好的婚姻也并非一直都一帆风顺。回忆起刚结婚的日子,妻子施杏珍说:“丈夫性格内向,有话不说,可遇到急事就发火,这让我一时不能忍受。”施杏珍是一名幼儿教师,性格外向活跃,经常和朋友们在一起参加活动。为了让丈夫开朗起来,施杏珍不断地给丈夫“做功课”,劝他有事说出来,不要憋在心里,但是,似乎没有起到太大作用。

互相磨合不可避免。有一次,因为在喝喜酒时施杏珍催促王建华早点回家,王建华一时恼怒当众掀翻了桌子,这件事让妻子的心情跌入了谷底。“那时候我失望极了,觉得日子过不下去了。”施杏珍回忆起来说,“很伤心,没办法和丈夫沟通。”此后很多天,施杏珍茶不思饭不想,在周边亲人的劝说下,她才慢慢好转。王建华似乎也意识到自己做得不对,在此后一段时间内,发火的次数慢慢减少下来。看到丈夫细微的变化,施杏珍很开心。尽管很少得到丈夫的回应与反馈,她仍然对他嘘寒问暖。丈夫身体不好,她就提醒丈夫记得吃药;丈夫在外做工,她会在他出发前帮忙把行李装好;丈夫外出归来,她又忙问问在外怎么样、想吃点什么。

日子就这样流水般滑过。丈夫发脾气的次数虽然少了一些,但是依旧不怎么与施杏珍沟通。施杏珍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父亲的陪伴方式既简单又缺乏耐心,父子关系一度紧张,这又让施杏珍犯了愁。一方面忙着工作,一方面要照顾孩子,再加上心里着急,终于有一天施杏珍病倒了。让施杏珍意外的是,在医院病房,丈夫王建华忙前忙后,照顾得无微不至。病友纷纷为他翘起了大拇指,这让施杏珍的内心暖暖的。慢慢地,王建华也向妻子吐露了心声:“看到你那么辛苦,我怎么也得控制自己的脾气。”

就这样,在夫妻双方的体谅、包容与谦让中,他们沟通得越来越多,日子也过得越来越好。“有时候,在外上学的儿子打电话回家。虽然少言的丈夫不会亲自接听,也会让我转告儿子吃好点、好好学习。”施杏珍说,“儿子也会在电话那头问问父亲的近况,这让我心里十分宽慰。”

家和万事兴。在王建华看来,能在同一屋檐下共度一生,是上辈子修来的福气,所以他经常告慰自己要知足常乐,善待自己与家人。而他的努力也让这个家收获了幸福和温暖。

    民生报道

    海南自贸区首批境外非政府组织国际

    资讯排行

    网站简介 - 诚聘英才 - 证件查询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电脑版 - 移动端
    Copyright © 2017 中国国际新闻台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本台所刊登的中国国际新闻台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国际新闻台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