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8月下旬的一天,走在村里的小道上,宜阳县香鹿山镇龙王村村民孙黑娃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迎面走来,便热情地上前打招呼:“张书记,你来啦!进屋喝点茶吧。” “张书记”名叫张宏波,是市文明办派到龙王村的“第一书记”。两年前初到龙王村时,张宏波可没这待遇。 张宏波年近50岁,军人出身的他总是将衣服下摆塞进裤腰里,扎得平平展展,精神十足。或许是这样的形象,让村民产生距离感,刚驻村时不少人对他并不待见。“前些年喊扶贫,村里年年报材料,不都是雷声大雨点儿小吗?”“城里来的干部,咋能在这穷沟沟里待得住?” 村中心有一条防洪渠,因为管理不善,早已变成垃圾场,夏季汛期一到,垃圾随着洪水倒灌到各家各户,村民怨声载道。张宏波下定决心:“这里的路该修修了。” 听说张宏波要修路,天天有村民跑到村委会问啥时候修。张宏波比村民还急,三天两头往市里跑,3个月筹集了100多万元,4.3公里的生产道路硬化和1.5公里的防洪渠修建全部完成,水泥路通到了村民家门口。路通了,村民们的心也敞亮了。 龙王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5户149人。在挨家挨户了解情况后,张宏波的满腔热情遭遇了现实中的冷水。村里八成贫困户都是因病、因残致贫的,如何让没有劳动能力的人脱贫致富,成了张宏波的心头大事。 经过与村内一家企业多次协商,他采用“企业+农户”的模式,实施助力贷。 “你是城里来的,空想派,我们贷款投资,万一企业撂挑子了,咋办?”刚走访第一户村民史跃杰,张宏波就吃了闭门羹,还被劈头盖脸“教训”了一番。 张宏波知道,村民们是怕不稳当。 找到了症结,第二天,张宏波信心满满地去了,一笔一笔地帮史家算账,可仍旧扫兴而归。 第三天,张宏波又来了,从起初的解决问题到后面的拉家常,史跃杰不仅同意了,还帮张宏波当起了“说客”,全村有18户贫困户办理了银行助力贷款。 如今,已经脱贫的史跃杰每月能拿到280元分红。说起张宏波,他笑得合不拢嘴:“张书记是好人,干实事!” 发展种植、养殖产业,引进手工加工厂,建设养牛场,发展光伏发电,修建文化服务中心……一件件实事办下来,张宏波成了村里人的老伙计、老乡心中惦记着的人。 “刚做好的蒜面条,张书记不嫌弃的话,来一碗吧。”李建卓是村里的贫困户,也是助力贷的受益人。张宏波常来家里看望他,俩人聊着聊着就到了午饭时间。 “老哥,我就是龙王村的人,村里的事就是我的事!”张宏波笑呵呵地接过饭碗,大口吃了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