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市12家行业协会和17家龙头企业有关负责人齐聚一堂,共同研讨绿色产品标准,并听取了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有关专家带来的生动一课。“建立绿色产品标准,是引导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中国制造竞争力的紧迫任务。”市质监局有关负责人说,接下来,我们将以“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为契机,紧紧围绕绿色制造这条主线,抓紧制定绿色产品标准,主动抢占先机。
今年以来,各级质监部门坚持质量这一中心,构建质量技术、质量管理、质量服务三大体系,推进标准引领、计量基础、质量提升、品牌培育、小镇服务、监管保障等十大工程,通过高标准引领、高质量支撑、高品质服务,为我市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提供强有力支撑。
掌握标准就是掌握了行业话语权,今年,我市继续深化标准引领工程,以高标准引领产业提质增效,围绕“4+3+N”产业体系,鼓励和支持标准研制活动开展,力争新增主导和参与制(修)订国际、国家标准10项,牵头制定“浙江制造”标准10项。同时,合力构建绿色制造评价体系,大力推进废铅酸蓄电池回收处理、电梯产业智能制造、电磁线产业绿色制造等国家级、省级和市级标准化试点。
作为建筑装饰材料行业的龙头企业,德华兔宝宝装饰新材股份有限公司的销量连续三年在行业内遥遥领先。说起秘诀,企业有关负责人说,除了用创新与标准引领企业发展,持续优化的质量管理进一步改善了品质、成本、节能、安全生产等方面。导入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德华兔宝宝”出厂的每一张板材都高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要求。
眼下,许多企业和“德华兔宝宝”一样尝到了甜头,全市近九成企业导入先进质量管理体系。为了让“质量是生命力”理念深入人心,我市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推动企业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每年“政府购买服务”补助资金500万元以上。同时,深入开展“浙江制造”品牌建设,全市规上企业品牌经济贡献率达到50%,较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
为进一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质监部门精心构建质量服务体系、做好服务文章。实施小镇服务工程,今年以来,深入调研,主动对接,全面掌握小镇规划建设、产业企业发展需求,科学制定、动态实施“一镇一策”服务方案。设立“驻镇”服务窗口,建立集检验检测、计量、标准、认证认可等公共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公用服务平台,为小镇建设提供“一对一”个性化技术服务支撑。同时,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涉及企业的“最多跑一次”事项覆盖率达90%,“零上门”事项覆盖率达57%,企业满意率达到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