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台

当前位置:主页 > 社会 > 民生报道 >

让企业“疗伤” 补信用短板

来源: 中国国际新闻台 发布时间:2017-11-15

对废弃治理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将熔炼炉改为布袋除尘器、增加活性炭吸附净化装置改进脱硫塔喷淋装置……最近,昆山市某资源利用有限公司通过几个月的停产整顿,废气监督监测现已达标,市环保局正式同意该企业进行环境信用修复,信用等级由红色修复为黄色。

加快环保信用体系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自2001年以来,市环保局每年都对重点企业的上年度环境信用开展评价工作,2017年对502家企业(其中省国控重点企业55家、市控重点企业447家)2016年度的环境行为进行评价,按照污染防治、环境管理、社会影响3大类指标40个小项进行评分,95分以上为绿色、80~94分为蓝色、65~79分为黄色、41~64分为红色、40分以下则为黑色。

企业环境信用评价是手段,督促企业持续改善环境行为、自觉履行环保法定义务和社会责任是目的。市环保局在与金融机构、物价部门联动,推动绿色信贷和差别水价、天然气价格,建立守信激励、诚信褒扬、失信惩戒的运行机制的基础上,积极实施动态管理。与人民银行昆山支行共同拟定《昆山市企业环境信用修复管理办法(试行)》,对年度评为黄色、红色、黑色但积极落实整改措施且成效明显的企业,实行环境信用修复,提升环境信用等级,为企业融资创造条件。

黄色及以下企业根据《江苏省企业环保信用评价标准及评价办法》针对各自存在的问题,参照《昆山市工业企业污染治理规范》进行整改,评价结果发布3个月,整改完成后,企业可以就修复环保信用等级向实施环保信用评价的环保部门提出申请。对已整改到位并符合环保工作要求的企业,市环保局予以环境信用修复。今年的信用修复工作于10月份正式启动,目前已有3家企业信用得到修复。

编后

“信用压力”激发了企业环保的“内生动力”,而启动信用修复,为企业重塑环保信用提供了“自愈疗伤”的机会。对企业来说,亡羊补牢不如未雨绸缪,不要留下“信用疤痕”时才追悔莫及,日常更要提高持续改善环境、自觉履行环保法定义务和社会责任的意识。

    民生报道

    海南自贸区首批境外非政府组织国际

    资讯排行

    网站简介 - 诚聘英才 - 证件查询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电脑版 - 移动端
    Copyright © 2017 中国国际新闻台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本台所刊登的中国国际新闻台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国际新闻台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