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机会,需要远见卓识;抓住机会,更需要智慧勇气。
昆山高新区·阳澄湖创新论坛大咖云集、智慧激荡,这是聚力创新的凯歌,更是开启创新发展新征程的嘹亮号角。其间,与会专家学者结合各自的科研领域,纵论创新;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合作项目启动,为昆山发展注入新活力、增添新动力。
■ 创新正从“跟跑”转向“领跑”
产业项目是重构经济版图的关键力量,是一场必须打好的争夺战。在昨天下午举行的2017昆山高新区·阳澄湖创新论坛上,包括中科院安全可控信息技术产业基地项目在内的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合作项目揭牌、签约或发布,为昆山创新发展注入新活力、增添新动力。
今年以来,昆山引进了一批核心技术好、投资体量大的高科技产业项目,中科院安全可控信息技术产业合作项目“花落”高新区,这是推动集成电路产业集聚发展取得的又一次历史性突破。“随着越来越多的国产微处理器应用于市场,这为我国超级计算机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结合20年的创新历程,中科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历军表示:“创新必须紧跟市场的步伐,要与市场紧密结合,中科曙光每向前半步,都要思考一步。”
当天,中科院安全可控信息技术产业合作项目顺利启动,正朝着千亿级产业集群目标奋勇前行。“虽只有短短两个月时间,我们却深切感受到昆山投资环境是最好的、行政效率是最高的、服务效能是最优的。”历军指出,经过多年发展,昆山形成了完整的电子信息产业链条,希望中科曙光从昆山走向全球,推动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再上新台阶,推动科技创新从“跟跑”转向“领跑”。
■ 与产业融合是创新驱动的关键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当前,如何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是大家关注的话题。长江学者、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杨瑞龙认为,创新与产业融合是创新驱动的关键,要打通从创新到产业、再到经济增长之间的传导通道。
“当前,全球国家之间的经济竞争,不仅仅表现在创新能力体系的打造方面,更体现在创新和产业融合能力体系的构建方面。”杨瑞龙认为,要加快布局和实施以塑造自主创新能力体系为核心的创新和产业融合发展模式、以抢占全球科技创新制高点和重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突破为目标,形成以区域协同和区域融合发展为导向的创新和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要有现代化的产业体系、现代化的金融体系,才能更好地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中国社科院金融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何海峰认为,金融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当前,我国金融市场发展趋于稳定,要用好用活金融工具,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服务科技创新。
■ 用创新思维“导航”新兴产业
当天,好活(昆山)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发布了国内首创“好活”共享经济双创支撑平台。据公司董事长朱江介绍,他们将致力于通过互联网的力量,打造基于“共享+双创”模式的生产能力共享服务平台,解决共享经济商业模式中遇到的监管难题,进一步推进共享经济和“互联网+政务服务”向纵深发展。昆山高新区顺势而为,加快培育国家级共享经济产业集群。
共享经济风靡全球,“中国故事”最精彩。“伴随着市场需求的日益个性化、多样化,生产与服务模式逐步向定制化方向发展。”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新红表示,分享经济是大势所趋,也是机遇所在。分享经济是企业转型的捷径,也是优化产业生态的路径,加快分享经济发展,能够促进现代经济体系建设,同时让政府管理“换个管法”、企业生存“换个玩法”、个人生活“换个活法”。
分享经济的发展表明,创新思维“导航”新兴产业,才能收获“喜悦”。中国科学院院士、亚洲生物物理联合会主席阎锡蕴发现的纳米“新星”,让人眼前一亮。基于纳米酶的发现,她发明了多种新技术,并将其应用于医学成像、环境治理和农药检测等领域。对于创新,阎锡蕴感叹道:“创新难、跨学科合作创新更难,只有不断尝试、不断磨合,才能实现学术上的创新、技术上的领先、产业上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