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台

当前位置:主页 > 社会 > 民生报道 >

昆山侨界爱心助学16年

来源: 中国国际新闻台 发布时间:2017-11-21

11月20日,市第一中学15位品学兼优但家境贫困的学生获得了由市侨联归侨侨眷之家30多位退休归侨、侨眷以及韩国友人、侨商代表捐赠的爱心助学款。这是“侨之家”第16年开展助学活动,也是韩国友人第11年参加助学活动,他们已累计捐款26万元。

银发献爱心,传递正能量

国庆节前夕,90岁高龄的侨眷毛守奇老人照常给“侨之家”工作人员打去电话,提醒他们,在组织开展捐资助学活动时,别忘了他的一份。虽然如今躺在护理院病床上,生活还需要他人照料,但是作为捐资助学活动的发起人之一,16年来,毛守奇从来没有缺席过。

2002年,市侨联归侨侨眷之家成立。这个由市委市政府为归侨侨眷打造的家,让在昆的退休归侨、侨眷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也让他们觉得应该对社会有所回报。那一年,30多位退休归侨、侨眷自愿捐款,并在市侨联的牵线下,将第一笔爱心助学款交给了市第一中学鸿志班的贫困学生。

此后每一年深秋初冬,市侨联归侨侨眷之家负责人、侨眷叶炳元都会和老伙伴许伯厚一起,代表“侨之家”的退休归侨、侨眷来到市一中,参加爱心助学活动。“虽然每一年的捐款数额并不巨大,但是这份对爱心的坚持难能可贵。”市侨办、侨联负责人说。

在归侨侨眷的爱心影响下,市侨办、侨联机关工作人员、在昆投资的韩国友人、侨商也纷纷加入捐资助学活动。“我们在昆山投资发展,得到了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捐资助学是回报昆山的最好方式。”参与捐赠活动的金熙泽先生说,他已经连续8年与市一中的贫困学生结对助学。在今年的爱心助学活动中,昆山市第23批荣誉市民、市侨商会副会长、昆山丽光轻工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涛也以个人名义参加捐赠。

侨心连爱心,温暖学子心

在今年的爱心助学活动中,出现了两位特殊的老师——姜平和朱勤。他们都毕业于市一中,都曾获得过“侨之家”退休归侨、侨眷和韩国友人的爱心捐助,并都如愿成为一名人民教师。

“幸好有侨办、侨联和‘侨之家’的爱心人士向我伸出了援助之手,帮我解决了生活上的后顾之忧,让我一门心思学习,才有了我现在稳定的工作和幸福的生活。”姜平对记者说。

2010年毕业于市一中的姜平成绩优异,但由于父母丧失劳动能力,一家人生活困难,仅靠政府的最低生活保障金生活。在爱心人士的资助下,姜平顺利完成了学业,并如愿考上了徐州师范大学。如今,他已成为一名中学数学老师,结婚生子,生活幸福。

面对记者的采访,姜平表现得坦然而自信。“今天来参加这样的活动,一方面是当面感谢曾经帮助过我的叔叔阿姨、爷爷奶奶,另一方面,也以自己的亲身经历,鼓励学弟学妹们奋发向上,在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中,能够对得起这份爱心、为自己的将来负责。”姜平说。

对于朱勤来说,失去了母爱的幼年生活或许太过艰难。可是,进入市一中后,她反而觉得轻松了很多,因为学校为她减免了学杂费,生活费也由退休归侨、侨眷等爱心人士捐助,在家务农的爷爷奶奶再不需要为她的学费生活费四处借钱。2011年,朱勤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陕西师范大学,如今成为青阳港中学一名语文教师。

“坚持爱心助学16年,就是希望可以通过活动,带给孩子们更多勇气,克服暂时的困难,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社会,将来在服务社会中实现人生价值,并在感恩中传递爱心。” 市侨办、侨联负责人表示。

心系家乡人,助学表情谊

侨心与爱心相连,不少海外生活的昆山侨胞也关心着昆山,并以捐资助学的方式,表达着对故乡的情谊。

徐振玉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著名书画家,她曾在昆山市一中读书。1983年重阳节,以徐振玉母亲徐文斐名字命名的英语教学基金会成立。每年重阳节基金会都会向市一中英语成绩突出的学生颁发奖学金。

1986年,昆山籍旅日华侨葛江氏捐资助学,创办了葛江中学, 在她辞世后,其儿子葛孝雄接过“接力棒”,受聘担任名誉校长,并捐赠人民币8万元,设立“葛孝雄教育奖励基金”。1996年1月,葛孝雄先生病逝后,其夫人葛悦英女士担任起葛江中学第三任名誉校长,将葛江氏、葛孝雄母子的故乡情缘续写下去。

1994年9月,旅美华侨叶志清与杨金娣夫妇捐助成立玉山镇“叶扬教育奖励基金”, 以基金利息奖励有突出贡献、成绩显著的昆山高新区中小学教师。至今,“叶扬教育奖励基金”已奖励优秀教师上百名。

1995年,旅日爱国华侨马骏先生捐资100万日元给母校昆山市一中,设立“马骏教育奖励基金会”。1996年马骏先生逝世后,其子马克信又增资200万日元接力助学,并改基金会名为“马氏助学基金会”。截至2013年底,“马氏助学基金会”共奖励品学兼优、家境贫寒的学生346名。

    民生报道

    海南自贸区首批境外非政府组织国际

    资讯排行

    网站简介 - 诚聘英才 - 证件查询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电脑版 - 移动端
    Copyright © 2017 中国国际新闻台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本台所刊登的中国国际新闻台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国际新闻台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