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举伟大旗帜 率先实现“两高”
开创织里“二次腾飞”新时代 打造东部“宜居宜业”新城区
吴兴区委常委、织里镇党委书记 温建飞
2017年,织里镇按照市委“四新”主题实践的总体部署和区委“靠前站、马上办、讲实效”的总体要求,以“两大试点”为总抓手,勇挑全市、全区“稳压器”和“加速器”两副重担,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主要经济指标保持较快增长
预计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03亿,增长8.5%;财政收入14.8亿元,增长20%;固定资产投资84.2亿元,增长30.6%,其中工业性投入34.9亿元,增长31%;规上工业增加值32.5亿元,增长8.8%。
二、六项重点工作取得较大突破
一是项目大引建取得较大突破。累计引进亿元以上投资工业项目16个,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13个, 10亿元以上项目8个,百亿元项目实现零的突破,先后有6个项目列入省重大产业项目。截至目前, 6个项目已开工, 4个项目正在办理农转手续, 6个项目等待用地指标。引进了投资近100亿元万邦德绿色智造新材料产业园项目和北大培文学校、红木艺术馆等22个社会资本投资的城市服务业项目。二是农房大拆迁取得较大突破。按照“三年计划两年完成”目标,城市规划区累计完成拆迁2632户,完成率69.3%, 7个行政村完成清零。旧厂房“退二进三”完成收购700亩。城市大拆迁不仅拆出了安全,拆出了环境,拆出了空间,更拆出了效益。城市规划区内农房拆迁和旧厂房“退二进三”全部完成后,可腾出城市用地空间9000亩(存量建设用地约4500亩),其中规划商住用地近6000亩。不仅可满足城乡建设资金投入,而且按照织里目前发展速度,预计3至5年存量债务可以基本化解。三是城乡大建设取得较大突破。今年,我们围绕“构建城乡大交通、打造织东大平台、加快城市大更新”,突出“道路、学校、医院、公园、停车场”等重点,推进了一大批基础设施和城市公建配套项目建设。吴兴实验小学、吴兴大道东延等27个公建项目、 24条城市道路新建改建、 3个集镇整治、一批农村改水改路项目加快推进。四是环境大整治取得较大突破。今年,以文明城市创建和治水剿劣为契机,大刀阔斧推进城乡环境大整治,特别是23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内,清理背街小巷垃圾和堆积物5万吨、拆除违章95万平方米、清理牛皮癣18万平方米、取缔流动摊贩4000余个、完成227个挂号水体整治任务,通过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市容市貌发生了重大变化,老百姓的获得感、满意度得到大幅提升。五是发展大保障取得较大突破。保平安强化环境保障,始终将安全生产和社会稳定作为压倒一切的“两条底线”抓紧抓牢抓实,创新探索“全线下沉、全科网格、全程监管、全员参与”的“东盛模式”,加快推进“智慧织里”建设。今年在大拆迁、大建设、大整治的背景下,社会始终保持平安稳定。重改革强化要素保障,特别是针对“钱从哪里来”,我们坚持“造血与输血”两手抓和“创新城市经营,调优债务结构”两同步。童装产业园经过兴业旺市预计可回收成本和利润25亿元,吸引社会资本投资近15亿元。六是党建大引领取得较大突破。探索创新“同心共治、同创共富、同行共美”党建融合新模式,创新网格支部设置,把支部建到网格上,大力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党组织覆盖网,各网格明确安全监管、环境整治、平安维稳等8项具体职能,网格长带领网格党员开展组团式攻坚。
三、八大重点行动引领明年工作
2018年主要目标和工作重点安排如下: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以上(220.3亿);财政收入增长20%以上(17.7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以上(99.4亿),其中工业性投入增长12%以上(39.1亿);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8%以上(35.4亿)。
一是产业发展培大育强行动。蹄疾步稳推进童装产业改造提升;万邦德等16个工业项目加快开工建设。二是城市建设更新提质行动。拓展平台面积2500亩以上,不断增强织东、织西、扁担街三大平台的项目承载力。新改建道路29条,启动公建项目28个。三是城市管理精细提升行动。突出长效机制全面建立,新增停车位2000个以上。四是乡村振兴扩面提速行动。点亮滨湖溇港一体化示范带,实现美丽乡村全覆盖,找准乡村振兴突破口。五是城市征迁攻坚提速行动。完成“三年计划两年完成”行动剩余的1170户拆迁清零,启动织东片区新一轮拆迁和土地复垦计划,全年计划完成总拆迁任务2000户。“退二进三”力争完成800亩。六是社会治理全面升级行动。按照“高压治标和强化技防为治本赢得时间”的思路,坚持安全生产“零容忍”。坚决彻底执行烟花爆竹“双禁”工作。七是综合改革精准发力行动。深化投融资机制改革,力争商住用地出让1200亩以上,出让金收入50亿元以上;深化土地利用改革,确保获得用地指标1000亩以上。八是从严治党全面加强行动。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引领,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当下的织里,正在阔步迈向“二次腾飞”的新时代,我们将继续保持定力、凝聚合力、激发活力、释放潜力,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旗帜,积极践行“四新”主题,努力为全市全区贡献织里力量、提供织里元素、打造织里样板!
以“凤凰涅槃 浴火重生”的勇气坚决打赢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攻坚战
南浔区旧馆镇党委书记 吴丽梅
今年以来,旧馆镇深入践行“两山”“两鸟”理念,以“浴火重生”的勇气,淘汰落后产能,整治“四无五违”企业,全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凤凰涅槃”。今年主要经济指标均保持两位数增长,其中财政收入增幅保持全市前列,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性投入增幅连续6个月全区第一。 1至11月,全镇完成财政收入1.7亿元,同比增长78.2%;固定资产投资7.76亿元,同比增长60.2%;工业性投入5.27亿元,同比增长54.1%;规上工业增加值8.44亿元,同比增长41.9%。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全面实现“全年红”、“满堂红”、“走前列”。今年,我们主要做了三方面工作:
一、在“破”上要空间。一是整治全覆盖。旧馆个私经济发展较早,大多数企业属“低小散”,环境脏乱差、管理不规范等问题较为突出。在去年圆满完成小化工淘汰清零的基础上,今年我们在全区率先对小木业、小服装等“低小散”进行全面整治。二是营造大氛围。通过定先拆群体、划先行区块、明先入园要求等措施,强化政策引领,实现了“要我整”到“我要整”的氛围转变。三是凸显好成效。目前,全镇899家“低小散”中,已签订拆除协议614家,完成拆除562家(建筑面积约24万平米)、土地复垦300余亩,拆除数和复垦数均位于全区前列。
二、在“立”上创样板。一是小微双创园加速推进。充分利用原小化工拆除腾出的发展空间,分三期实施总规划300亩的小微企业双创园,实现落后产能淘汰后的美丽蜕变,浙江卫视等多家媒体报道了相关做法。 4月份开工的占地140亩、建筑面积14.5万方的一期项目,春节前完成主体工程。二是绿色智造园稳步推进。严格对照市“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要求,规划建设435亩的绿色家居智能制造产业园,对分散各村的150多家木业企业实行整合提升入园,实现企业集聚、土地集约和产业集群。占地145亩、总建筑面积20.5万方的一期项目,将于下月动工。三是美丽乡村纵深推进。大力实施1个中心村综合整治、2个美丽宜居示范村和10个美丽乡村创建,实现品质提升全覆盖。依托义家漾和古村落,完成3平方公里港廊湿地保护与开发规划设计,全力打造港廊湿地小镇。结合小微双创园建设,实施6个村的集体经济异地联建物业项目,有效解决了“环境脏乱差、村集体经济薄弱、群众创业致富难”三大难题。
三、在“育”上争效益。一是从“无”到“有”。积极跟进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等11个在谈项目,已签约3个,引进“大好高”项目1个、南太湖精英计划等高端人才项目2个。浙江德毅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项目,被评为省重大产业示范类项目。二是由“小”变“大”。全力推进工业经济“双千”工程,全年新增小升规16家。弗尔德、乔派分别获市“双高”培育企业、最具成长型小微企业。刻强制版获省“隐形冠军”培育企业和市首批成长型文化企业。三是将“大”扶“强”。着力打响旧馆制造品牌,富钢集团以供给侧改革为抓手,加快转型提升,老产品翻出了新花样,小产品赢得了大市场,得到省市委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
当前,随着湖浔大道的贯通及湖苏沪城际铁路的规划实施,旧馆镇的区位优势及后发优势将更加鲜明。我们将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引,以新的姿态坚定不移走好产业转型之路,为加快实现我市“两高”目标、南浔“新跨越”作出旧馆贡献。
一要翻篇归零再出征。“低小散”全面清零,加强监管,杜绝反弹。加快推进“两大”园区建设,小微双创园一期力争明年7月份实现企业进驻,绿色智造产业园一期力争明年底前竣工,全力打造全市转型升级样板园区。
二要精准引育再发力。深入实施“双千”工程,力争明年底规上企业达到150家。积极跟进互润天成新材料等项目洽谈,力争新引进10亿元以上、5亿元以上项目各1个。杨艺、德毅隆等项目实现投产,富钢、绿盛等5个企业完成技改。
三要拓展产业再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美丽经济,高标准培育发展20至30个家庭农场,逐步形成“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户”发展模式。积极跟进义家漾船屋精品民宿、梦之谷等文旅项目,加快推进生态绿廊建设。
四要夯实队伍再攻坚。着力提升执行效力、激发廉政动力、凝聚团队合力,做到班子成员“善思考、敢担当”、“中层干部“善做事、精业务”、攻坚团队“善作战、强协作”,为实现“村强、民富、景美、人和”的良好局面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学懂弄通做实十九大精神争创乡村振兴先行区
德清县禹越镇党委书记 姜庆华
今年以来,禹越镇坚决贯彻落实市委聚焦“四新”、抓实“六重”,县委“四大行动”“十大工程”,呈现三个方面的亮点:
一是工业创强呈现前所未有新态势。预计完成规上总产值63.6亿元,增幅16%,完成财政收入2.2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05%,增幅18%。坚定不移打好“临杭牌”,创新驻点招商、特聘员招商等举措,项目信息呈现井喷现象,日均接待客商不少于两批次,全年签约项目21个,其中县认定“大好高” 4个,总投资达40.5亿元。以项目推进“1555”工程为引领,实行领导联系、月度例会、双向捆绑考核机制,全年新开工项目12个,竣工项目7个,完成总投资约15.5亿元,县“重大项目百亿工程”月度竞赛位居前列,德洽会、游子文化节均有开工现场。培大育强成效显著,新增规模企业6家,三星新材成功登陆上海主板,实现主板上市“零”的突破,培育了汇隆、双林、高远等一批高成长性的单打冠军、隐形冠军。
二是美丽禹越展现前所未有新品质。以省委“大花园”及美丽德清建设为契机,统筹推进禹越、高桥集镇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9.71平方公里,建成了2.5公里的“两园、两港、一长廊”的滨河景观带,完成立面改造5.8万平方米,市政配套4.2公里,“上改下” 11公里,雨污管网6.4公里;做足做活水乡、蚕丝文章,形成有文化、有产业、有个性的“美丽城镇”。以扩大受益面、增加群众获得感为导向,推进了以万鸟园为核心的三林村精致小村建设,争创3A级景区,荣获第五届全国文明村称号。纵深推进“五水共治”,其中尾水治理整治近2万亩,率先建立长效监管机制,赢得国家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及省内外多个考察团的充分肯定,今年10月CCTV-7《科技苑》进行了专题报道。扎实推进农村“三块地”改革,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率达98.8%,完成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5宗14亩。
三是党的建设取得前所未有新加强。顺利完成村级组织换届选举,选优配强村班子队伍, 11个村(居)调整主职干部14人,新提拔书记6人,形成“头雁效应”。全面实施“记功制”,创新“周晒、月考、季评、年赛”督考机制,定期评选担当、实干明星,不断强化正向激励,推动镇村干部“大干实干、比学赶超”。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细化99项便民服务清单,创新“0+X”服务模式,提升服务效率。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项目领办,建立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五个一”机制,压实班子成员“一岗双责”,打通主体责任落实“最后一纳米”。
2018年,禹越镇将以十九大精神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围绕市委“六个新高地”,聚焦县委“五大行动”,争当“加快赶超发展”的急先锋,全力打造“生态活力金三角、产城融合示范镇”,成为乡村振兴先行区。
一是坚持工业创强不动摇,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工业总产值增长12%以上,完成引进项目10个以上,其中一季度完成“大好高”项目3个。坚持破立并举,盘活土地存量250亩,新增重点科研实验室1家,省以上高新企业4家;力争引进国家重点高新企业1家。完善领导联系企业机制,提升服务水平。加快工业园区一期改造提升、二期西拓步伐,提升园区承载力、竞争力。
二是坚持“两山”理念不动摇,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启动禹王庙等区块项目建设,加大业态引进培育力度,打造全域美丽新禹越;加快花间村精品度假酒店建设,启动健康养生项目,全面打造以北部农业休闲观光区、南部亲水旅游带为主的德清东部水乡旅游风情线。重视发展城镇经济,加快碧桂园等2个房产项目建设,启动新建准四星酒店1家,提升产城融合水平。
三是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落实书记抓党建责任清单,认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提升党员干部政治意识;深化“记功制”,开展村级班子“回头看”,打造“双勇铁军”;叫响纪检信访“最多访一次”,打造“清廉乡村”。深化“0+X”最多跑一次改革,健全“四个平台”“智慧城镇”等体制机制,推动被动应对向主动治理转变。实施文体中心、卫生院等民生工程建设,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