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台

当前位置:主页 > 社会 > 民生报道 >

5年为企业个人减负18亿元 苏州收费清理改革工作稳步推进

来源: 中国国际新闻台 发布时间:2018-01-15

婚姻登记费取消了,机动车抵押登记费、白蚁防治费、房屋转让手续费也取消了……随着苏州市收费清理改革工作稳步推进,苏州财政部门不断创新行政事业性收费征收监管模式,5年来,累计取消、停征、免征(含扩大免征范围)、降低、转出行政事业性收费230项(次),为企业、个人减轻负担约18亿元。

引力播

2013年-2017年苏州市行政事业性收费清理项目数及涉及金额

 

5年取消、停征行政事业性收费230项

这几年,对于普通市民来说,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减免、取消的费用越来越多了。去年3月23日,财政部网站发布了《关于清理规范一批行政事业性收费有关政策的通知》,从当年4月1日起,取消或停征41项中央设立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将商标注册收费标准降低50%。其中,涉及个人等事项的收费有6项,涉及企业的收费有35项。其中就有停征房屋转让手续费、婚姻登记费等。

在这一轮前所未有的收费清理改革中,苏州财政承担着中央、省与区县之间及政策制定与落地执行之间的“桥梁”和“枢纽”功能,对照要求及时转发上级文件,认真履行改革措施的上传下达、督促落实、答疑解惑和监督检查职责,进一步加大清费减负政策的落实和宣传,推动各项改革政策在苏州全面落地。

2013年至2017年,苏州市级累计取消、停征、免征(含扩大免征范围)、降低、转出行政事业性收费230项(次),大市范围为企业、个人减轻负担约18亿元,政府性基金累计取消、停征、免征(含扩大免征范围)、降低、合并25项(次)。清理工作逐渐呈现项目收费金额由小到大、减免范围从针对性向普遍性、收费对象从小众到大众的特点,涉及金额更大,影响范围更广。

“线上”动态监管收费,建收费监管系统

据介绍,收费清理改革主要由财政、价格部门牵头,政策的真正落地有赖于各个收费执收单位的合作与支持。结合取消行政审批前置、实行事中事后监管的收费体制改革,苏州财政与价格部门在实践中摸索建立“分工明确、反馈及时、协调一致、互信互通”的收费征管制度,为改革“保驾护航”。

为了应对收费许可证取消的挑战,2015年,我市在全省率先提出“线上监管”理念,并着手建立苏州市收费监管系统,实现对市级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的动态管理和执收单位的全覆盖。同时,重点检查减免政策的实际执行情况,及时讲解最新出台的收费清理文件,构建日常监管与专项督查相结合的市级收费监管体系。

由于基层收费环境千差万别,政策落地需要因地制宜、因城施策,条线内部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反馈显得尤为重要。苏州财政充分发挥业务交流群的时效性优势和专题调研的针对性优势,第一时间上传收费清理政策,分享实践经验,讨论难点疑惑,依托非税收入月度简报制度,定期收集、汇总区县收入明细,分析降费政策对地方财政收入的影响。

引入多种支付工具,提高征缴效率

苏州财政以收费清理改革为契机,主动收集执收单位需求,着力推动非税收入征管的精细化、规范化和数字化,努力营造依法征收、应收尽收、高效便捷的收费环境。

作为苏州市行政体制改革五张清单之一,苏州财政会同价格部门每年定期对外发布《苏州市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目录》,明确市级全部收费的所属部门、标准、文件依据、减免政策等内容,实现“缴费有据可查、征收有法可依、目录之外无收费”。目录从2013年版的37个部门、134个一级收费项目大幅缩减至2016年版的27个部门、88个一级收费项目,切实履行权力清单管理,助力法治财政建设。

同时,为满足日益多样的缴费环境和支付需求,苏州财政率先引入移动单机开票、POS机收款、微信支付等多种支付工具,提高了征缴效率。自2016年起,苏州市财政局综合处与票据中心实行合署办公,“前端”收费和“后端”票据合二为一,结合票据种类和收费减免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票据缴销和检查,以票据为载体的收费监管“闭环”初步形成。

下一个五年,苏州财政将继续坚守为企业“减负”、为经济“解难”的改革使命,着力推动收费清理改革的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服务企业,造福民生。

    民生报道

    海南自贸区首批境外非政府组织国际

    资讯排行

    网站简介 - 诚聘英才 - 证件查询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电脑版 - 移动端
    Copyright © 2017 中国国际新闻台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本台所刊登的中国国际新闻台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国际新闻台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