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日前正式公布。该规划提出了“卓越的全球城市”发展目标,就区域职能、生态环境、区域交通和市政设施、区域文化网络等多方面提出了区域协同战略,明晰了今后大上海网络化都市圈的结构。
从“上海”到“长三角城市群中的上海”,定位的变化对于同处于长三角城市群中的湖州,将带来哪些利好?带着这一问题,记者专访了市规划局局长戴健。“未来的湖沪,在两地的合力共推下,将共绘一张图、共谋一盘棋。”戴健介绍,通过认真学习研读“上海2035”规划,他认为该规划与湖州密切相关,其中主要体现在八个方面。
戴健介绍说,一是在长三角城市群的地位方面,规划提出要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城市群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和中国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引擎。湖州作为长三角城市群中的一员,是新兴的交通枢纽和重要节点城市。二是在关于区域空间结构方面,规划提出要以区域交通廊道引导空间布局,并明确了沪湖廊道是引导区域空间重组的核心交通廊道之一,要“强化沿江、沿湾、沪宁、沪杭、沪湖等重点发展廊道,实现区域协同、空间优化和城乡统筹”。三是在同城化都市圈方面,规划提出要以都市圈承载国家战略和要求,要“依托交通运输网络推动90分钟通勤范围内,与上海在产业分工、文化认同等方面关系紧密的同城化都市圈格局。”湖州全域被明确纳入了上海同城化都市圈。四是在区域生态环境与水资源方面,规划提出要“共同完善环太湖、环杭州湾等生态区域的保护”,要“加强黄浦江生态廊道、吴淞江生态廊道等区域生态廊道的相互衔接”“协调长江、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政策”。要“加强与江苏、浙江在长江和太湖流域水资源供应方面的战略合作。探索“规划建设湖州——黄浦江之间的清水走廊”。五是在区域交通设施建设方面,规划提出,要“加强通用机场的统一布局”,要“强化以长江黄金水道为骨架的区域内河航运系统建设”“培育内河支流集输运体系,构筑区域航运联动格局”。要“强化南京、杭州、南通、宁波、湖州等5个主要联系方向上国家铁路干线与高速公路通道的布局;提升沪宁、沪杭、沪湖等7条区域综合运输走廊的服务效率、能级和安全可靠性,构建以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和高速公路为骨干,多种方式综合支撑的区域城际交通网络”。新增沪苏湖铁路,发挥着“辟建中部高速铁路连接线、构建服务苏浙皖、长江南翼及京福、京广走廊”的重大意义。六是在区域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规划提出,要“协同保护长江口与环太湖水源保护区,建设沿长江与太湖地区清水走廊”;要“统筹区域特高压同步电网、及华东500千伏电网的高压电力走廊布局。统筹区域天然气管网连接西气东输、川气东送以及东海气田的天然气走廊布局。建设区域高速信息廊道布局”。七是在区域文化网络建设方面,规划提出,要“推进环淀山湖地区古镇和环太湖古镇群联动发展,打造世界级水乡古镇文化休闲区和生态旅游度假区,适时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八是在区域功能协同方面,规划提出,上海全域工业(含仓储)的比例将从现状的27%压缩到10-15%。湖州要抓紧做好上海产业升级的配套服务,抓住产业外溢的机遇,主动谋划大物流、大平台、大产业建设。规划提出,要降低道路运输,“水水中转比例达55%以上”的发展目标。湖州要深度对接“水水转运”战略,凸显长三角内河航运的地位和作用。
戴健表示,作为规划部门,接下来将结合湖州新一轮总规修编,努力做好深度接轨上海都市圈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