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是小桥流水的江南水乡,一个是水秀山清的武陵山城;一个清逸雅致,一个宁静致远;一个温婉柔情,一个豪气奔放……昆山与贵州铜仁市碧江相距千里,却因东西部扶贫协作而紧密联系,谱写了一段“山”与“水”的佳话。
为政之道,关键在富民;小康之路,重点在脱贫。近年来,昆山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西部协作及对口帮扶工作的重要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和苏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坚决打赢科学治贫精准扶贫有效脱贫攻坚战。自2014年以来,昆碧两地紧紧围绕帮扶目标任务,开展了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和全方位的对口帮扶工作,在园区共建、招商引资、教育医疗、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精准施策,小康路上“一个不少”
2017年12月21日,驱车两个小时的崎岖山路,昆山市委副书记、市长杜小刚来到该区最偏远的六龙山乡,为这里的受灾群众送去100万元的房屋重建资金,还来到受灾村民临时居住点,关切地询问村民有没有什么困难。
“精准扶贫,不落一人。”得知去年底六龙山乡兴龙社区龙田组民房发生火灾,受灾7户36人,还包括精准扶贫户2户5人,昆山立即行动,为受灾群众送去了温暖。“我们家六间木屋,在大火里全部烧成了灰烬,连一件衣服都没抢出来。但有政府的关心关爱,还有远在千里的昆山人民的帮助,我们一家人现在有吃有穿,新房子也在规划中,真的很感激。”受灾群众卢显勇说。
但对口扶贫不是针对某一特发事件的简单救济。昆山人深知,要彻底改变现状,必须摆脱单一输血的帮扶模式,改为系统输血的协作模式。
下转A4版 上接A1版 去年年底,昆山市人民政府与碧江区人民政府签署了《东西部帮扶协作助推脱贫攻坚合作协议》,从园区共建、旅游协作、人才交流、劳务协作、教育协作、医疗协作、农产品供销协作、携手奔小康等八个方面进一步明确了精准扶贫的具体内容,细化了帮扶措施,全面推进各项帮扶协作,为碧江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贡献昆山力量。同时,为更好地助推碧江脱贫出列,昆山四个镇与碧江的乡镇建立结对关系,并逐步实现深度贫困村的全部结对,实现“携手奔小康”的目标。
分析贫困的“根子”,才能开好脱贫的“方子”,促进就业是“拔穷根”的良方之一。昆山在帮扶过程中强化岗位信息对接,依托两地网络、微信等建立就业供需信息交流平台,推进跨区域劳动力供求信息采集和发布制度,针对结对帮扶地区贫困人口劳动力资源特点和就业需求,适时组织我市优质企业赴结对帮扶地区举办各类招聘专场,全力帮助贫困劳动力通过转移就业脱贫。就业要强化技能培训,昆山引导和整合社会培训资源,采用“校企合作+见习基地”“精准扶贫昆山班”等方式,探索通过提高贫困人口劳动技能水平、促进其稳定就业的劳务协作帮扶新模式。同时,昆山通过创业培训等服务措施支持结对帮扶地区农民工返乡创业,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劳务协作扶贫对接工作,累计完成贫困人口培训961人,举办专场招聘会11场,实现就业脱贫230人。
“目前,我已经是贵州鲲鹏通讯有限公司的正式员工。前段时间,公司还送我们去杭州实习,每月工资就有4000元左右,这在以前几乎是我全家一年的收入。”碧江区居民李云龙脸上洋溢着创造新生活的喜悦。
产业扶持,小康路越走越宽
2017年12月2日,碧江昆山扶贫协作座谈会暨合作项目签约仪式在碧江国宾馆举行。昆山高新区带着8个项目来到碧江,涉及智能科技、新型食品包装材料、冷链物流、中药饮品生产及中草药基地建设等方面,签约总额达23.8亿元。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奔赴小康的大道也需要产业铺路。昆山深刻认识到,精准扶贫市场是关键、产业是核心。按照两地合作框架协议内容和多次座谈形成的共识,昆山拟在碧江开发区内专门规划2平方公里土地,承接昆山企业转移和东西部对口帮扶产业项目。昆山高新区作为实施主体,按照“项目支撑、优势互补、政府主导、市场运行”的原则,推进园区开发建设。我市还聚焦产业特色,把昆山产业优势和碧江的特色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助力碧江引进培育适合当地经济发展的特色主导产业,强化产业支撑。
“由昆山市委市政府牵线搭桥,昆山高新区的具体对接,我们公司入驻碧江,项目总投资5亿元,主要从事研发、生产、销售手机整机、平板电脑及关联部件制造等,本月底试生产,投产后预计年产值10亿-15亿元,解决当地就业400-500人,其中精准扶贫户150人以上,目前已经招募当地工人87人,其中有卡精准扶贫人员10人。”贵州鲲鹏通讯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阳告诉记者。
根据当地资源禀赋,昆山还重点在旅游产业发展等方面对碧江区进行帮扶。每年重点协助宣传一批乡村旅游、民族风情村等特色项目,支持碧江区将昆山开辟成为主要客源地市场,积极帮助碧江开展旅游营销活动。如今,昆碧旅游年卡已发行3000多张,昆山和碧江的居民凭此卡可以全年不限次数免费游玩碧江和昆山两地的多个风景区。
扶贫扶智,小康路上生机勃勃
脱贫大计,教育为先。教育是培养人才的主要途径,不管是对口帮扶,还是扶贫协作,唯有重视人才培养、重视教育才能斩断“穷根”。今年1月9日,昆山中学沈为慧老师面向铜仁全市举行了一次高中历史“新课改视角下的史料教学”教研活动,受到广泛好评。而在此之前,昆山中学校长徐晓林亲自带领由三位江苏省特级教师组成的帮扶小组,结对帮扶铜仁市二中。
脱贫大计,教育为先。昆山与碧江区教育局签订《教育结对帮扶协议》,我市中小学和幼儿园与碧江区学校开展“一对一”帮扶活动。坚持每年选派学科骨干和带头人开展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交流,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
如今,华东康桥国际学校与碧江区逸群小学、第十小学结对帮扶,每年捐助20万元。昆山市体育局捐助100万元用于碧江区二完小的体育设施设备建设。铜仁职校与昆山市磨具协会建立培训合作。昆山伟创公司捐赠200台电脑给碧江区的南长城小学。
扶贫必扶智。有了人才的支撑,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才会充满勃勃生机。昆山在东西部帮扶协作过程中,积极开展干部双向挂职交流,帮助碧江区培训基层乡镇党政干部、专业技术人才等,使碧江区干部人才队伍体系进一步完善健全,人才总量和素质进一步提高。
因病致贫是脱贫路上最大的“拦路虎”,昆山立足实际、探索创新,全面建立两地医疗卫生单位对口帮扶关系,通过技术指导和人才培训等手段,在医院管理、临床科研、学科建设、卫生信息化等重点领域给予全力支持,提升碧江区医疗技术和卫生服务水平。
昆山市中医医院自2016年3月起,从健康扶贫、产业扶贫等方面,全面开展对口帮扶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中医医院支援工作,至今已派出9批“医疗卫生专家援碧团队”,涉及骨科、妇科、产科、儿科、肺病科、肿瘤内科、肿瘤外科、肝胆外科、内分泌科、甲乳外科、脾胃肝胆科11个学科,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管理细化、服务创新等方面,全面提升该区中医药综合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