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怀侥幸心理,不配合执法人员工作的违法经营户不能再任性了。记者从市城管局获悉,我市在苏州地区率先探索建立起城市管理非诉强制执行制度,这意味着,就算违法经营户将城管开具的处罚决定“束之高阁”,也依然会被罚。这是我市城管部门创新执法方式、减少执法冲突、破解执行难的一项举措。
日前,市人民法院依法对我市两家违法店外经营商户进行强制执行罚款600元。海峰路上有一家车行,长期将非机动车摆放在店外的交通道路上,严重影响市容环境和路面通行,城管城北中队执法队员多次上门说服教育,但车行经营户拒不整改。去年6月,城管城北中队依法对该车行下达了行政处罚决定书,要求限期整改,并依法对其处罚款300元。车行经营户接到处罚决定书后,既不改正违法占道经营行为,又不缴纳罚款。随后,城管部门向其开具“催告单”,但依旧无果。在这种情况下,城管部门收集车行经营户违法行为的相关书证、物证、视频等证据资料,依照规定向市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市人民法院依法对该案作出行政裁定,若经营户继续拒缴罚款,将由执行庭进行强制执行。
市城管执法大队教导员吴建锋告诉记者,一直以来,容易反复回潮的占道经营、不履行“门前三包”责任制等是市容管理的重难点。
过去,在此类违法现象的日常执法过程中,城管队员往往是先扣留物品或强行拆除,再进行罚款,与经营户之间容易产生冲突,也使一些城市顽疾难以得到有效整治。
为改变这一状况,市城管局认真研究、不断摸索,于去年起积极探索建立城市管理非诉强制执行制度,即实行“非现场执法+非诉执行”模式。一方面,严格依法办案,依托运用数字城管、道路视频监控等信息化手段,通过违法现场影像数据采集、全过程执法记录、查询经营户信息等多种取证方式构建完整的证据链,并严把材料审核、定性量纪、查审程序、处分落实等关口,力争将每一起执法案件办成“铁案”,让老百姓从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另一方面,与市法院进行对接和探讨,争取他们对非诉、“零口供”案件在执行环节上的支持。
非诉强制执行制度的推行,有力地震慑了占道经营、无证设点等违法经营户的侥幸心理,形成了对这类违法行为高压管控的态势。据城管执法大队粗略统计,截至目前,城管中心城区各中队共立案3360余件,其中主动缴款占比达84.9%,中心城区主要道路两侧及主要经营场所周边经营秩序明显改善。
“非诉强制执行制度”的推行也大大减少了执法冲突,提振了城管队员的执法信心。一名长期在执法一线的老队员说:“现在处理案件无须扣留当事人物品,与经营户之间的冲突也少多了,只要严格按流程办事,一把尺子照着量就行,执法更有底气了。”
“执法不是目的,通过创新执法完善基层治理,实现城市精细化管理才是目的。”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他们将进一步完善城市管理非诉强制执行制度,探索将违规行为查处与信用惩戒相结合,提升行政执法的严肃性、权威性,为“美丽昆山”建设增添市容环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