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台

当前位置:主页 > 社会 > 社会万象 >

国际民族民间工艺品文化产品博览会总决赛举行

来源: 贵州都市报 发布时间:2015-07-25

比赛现场,出动众多绣娘。

工艺扇子比赛。

木雕比赛项目。

           中国国际新闻台(www.ciftv.com)消息:雕刻平塘牙舟陶,敲打雷山银饰,染制安顺蜡染……昨天,在贵安新区举行的中国(贵州)第一届国际民族民间工艺品文化产品博览会总决赛现场,全省300余名能工巧匠,用自己的真本事展示自己的绝活,进入总决赛的314件作品让观众称赞不已。

    1

    纯手工制作高手在民间

参赛的能工巧匠们,都是靠自己的手艺和构思,完成自己的精美作品。他们没有设计图,设计图在自己的脑子里;他们没有现代化的加工工具,工具就是自己的双手。

钟兴平在自己的赛台上,旁若无人地捏着小怪兽,别小看,这只小怪兽的材质是进入国家地理标志名录的平塘牙舟陶。

经过24小时的高温烧制,钟兴平将烧过的牙舟陶从平塘运到贵阳。小桌子上除了尚在捏、等待雕刻的小怪兽外,还摆放着很多已经制作成型的各式怪兽。

笋壳作材质,烙铁为工具,就可作画,这种画除贵州外绝无仅有,这就是土家笋壳烙画。

5天才能制作一幅画,每年春天都在收集春笋,雷虹一画20年,是沿河土家笋壳烙画的高手。他搞烙画20多年,以竹笋壳和柏树枝为材质,烙铁(熨斗)为工具,把烙画弄成立体感强,独具特色而又有艺术品位的画派。

还有雷山县敲打银饰的李正文,从10多岁开始,一敲打就过了35年,熬成了苗家银饰第七代传人,也是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人。

李正文桌上摆放的梭,是苗家男女必不可少的装饰,要用600克银、花上4天时间才能制成。

“得用水牛角作的小锤和钉子,在模型里面小锤小锤的敲。”李正文说,眼睛长年累月的盯,都快瞎了,现在得借助眼镜,“苗族服饰文化,得靠我们一锤一锤的传下去。”

威宁的吕马金,这个生于1976年的小伙子,从2003年开始,就爱上了杨铁甲(一种材质)雕刻,现在能根据手中的杨铁甲,发挥自己的想象,雕刻成各种形态的装饰品,目前已有数千件作品面世,成为威宁很有名的雕刻师。

安顺做蜡染的杨婷婷,在赛台一角将烧好的蜡,用刷子刷在铺好的棉布上,讲授蜡染的制作工艺。

    2

    通过赛事“放眼国际”

平塘牙舟陶雕刻师钟兴平说,民间工艺品是贵州的,更是世界的,是整个民族的。“希望这个赛事能为民族民间工艺品走向世界打下基础。”

贵州省经信委有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我省通过举办多彩贵州旅游商品设计大赛、旅游商品能工巧匠选拔赛和旅游商品展销大会(两赛一会),极大提升了我省民族民间工艺品和旅游商品的创意设计水平,拓展了销售市场,形成了一批旅游商品,选拔了一批能工巧匠,创造了一批就业岗位,这次中国(贵州)第一届国际民族民间工艺品文化产品博览会,就是“两赛一会”的升级版,为何升级?就是要通过这个高端平台,全方位、大规模展示我省丰富的民族民间工艺品资源,扩大民族民间艺术交流合作,推进我省民族民间工艺品的保护、传承及科学合理化的产业化开发。9月份召开的博览会,有更多的国外朋友参加,博览会就是让贵州民族民间工艺品走出去的窗口。

此次比赛将根据民族元素、贵州元素与现代元素、国际元素相结合,高端与大众相结合、传统与创新并重原则,评选一批艺术价值高的精品、艺术品收藏品,一批普通民众消费得起的大众商品,一批具有传统技艺的老艺人、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年轻艺人名匠。比赛结果将在9月举行的博览会上揭晓并展示。

今年,省政府将出台政策,对能工巧匠予以个人待遇相应支持即产业化发展进行帮助。文/记者罗华 图/记者邱凌峰

    社会万象

    郎平复出!出任女排主教练率队征战

    资讯排行

    网站简介 - 诚聘英才 - 证件查询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电脑版 - 移动端
    Copyright © 2017 中国国际新闻台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本台所刊登的中国国际新闻台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国际新闻台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