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台(www.ciftv.com)消息:8月28日下午1时许,海州区通灌路一路口,5岁的男孩杨小明(化名)迷路了,一边大哭一边喊妈妈。拒绝了路人买来的纯净水、口香糖,也拒绝了赶到现场的三位民警的好意,一群人忙了3个小时,最后终于将小家伙送回了家。
5岁男孩街头哭着找妈妈
“有个孩子迷路了,谁上前帮忙都不搭理!”8月28日中午,市民李先生向本报反映,在市区通灌路与海连路交叉路口,一个小男孩哭着找妈妈,由于孩子警惕性很高,一直不愿多说话,急坏了一帮好心路人和民警。
当天下午2时30分许,记者赶到通灌路世纪缘酒店西面的马路边,看到现场围了不少人。高温下,三位民警正在安慰一个小男孩,男孩大眼睛、高鼻梁,脸上还有泪痕。民警告诉记者,他们来到现场已经一个多小时了,小家伙一直哭,“除了说找妈妈外,套不出别的话。”
民警说,孩子含含糊糊说出了自己的名字,但在联系110指挥中心后,并未发现有孩子走失的报警。
“妈妈说陌生人给的
6样东西不能吃!”
由于高温加上一直哭喊,孩子浑身大汗淋漓,嘴唇发干,好心路人买来一瓶纯净水,小家伙不要,换了瓶红牛饮料,不要,最后塞了一块口香糖,男孩小脑袋摇得像拨浪鼓。“妈妈说陌生人给的东西不能吃。”男孩的一句话让民警明白了,妈妈的教育让小家伙警惕性很高。现场民警准备将男孩带回派出所,但遭到拒绝。
也许是哭累了,男孩开始安静下来,民警趁机拿出手机邀请他玩游戏。拿着手机,他有了兴致,说自己5岁了,叫杨小明,记得妈妈的5位“手机号”。民警赶紧拨号码但并未接通。记者问,不吃不喝你不饿啊?男孩大声说:“妈妈说陌生人给的6样东西不能吃,方便面、奶茶、果冻、冷茶(音)、饮料(音)、饼干。”
一路寻找 孩子顺利回家
下午3时许,孩子终于想起了自己家所在的小区———宝泰新村。民警与记者带着小明尝试找家,警车从通灌路拐上了解放路,最后来到了位于民主路的宝泰新村。单元防盗门外,民警通过门禁监控说明来意后,小明的奶奶陈女士冲下楼,一手抱着孙子,一手抹眼泪。
激动的陈奶奶随后拨通了儿媳的电话,狠狠数落了一番。原来,当天上午,小明被妈妈带到了外婆家玩。中午时,妈妈开车出去,小家伙随后溜出门追妈妈的车,但没追上。“他外婆以为孩子跟着妈妈走了,妈妈以为孩子留在外婆家……”陈奶奶说,小明记住的号码是对的,但只是妈妈公司内部的短号。
如何预防孩子走失
让孩子牢记“三不”:1.不相信陌生人的话;2.不贪图陌生人的便宜;3.不向陌生人透露自己的家庭信息。
教孩子认识“制服叔叔”。教会孩子辨别警察、军人、保安人员的制服。万一走失,要向这些“制服叔叔”求助。
记住家庭住址、父母姓名和电话号码。对于有一定认知记忆力的孩子,家长要教会他们记住家庭住址和父母及家庭主要成员的姓名、工作单位及电话号码,以便求助。
对于年幼的孩子,可在出门时制作小卡片,将家长姓名和联系方式写在上面,装入孩子贴身口袋以防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