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台(www.ciftv.com)消息:10年前,母亲患上贲门癌晚期,被医生宣布不会活过3年。10年来,儿子胥晓红无微不至、毫无怨言地照顾,一次又一次地把母亲从“鬼门关”边拉回来,奇迹般地活过了第十个年头,诠释着“百善孝为先”的中华传统美德。
胥晓红常常为母亲洗脚,活络经脉。
“二儿家好,我就赖他家”
昨天中午,在市区毓龙路边的一间套房内,胥晓红正在帮母亲洗脚按摩。“儿子说脚上穴位多,按摩按摩对身体有好处。他只要有空闲,每天都要帮我按摩一两回。”84岁的王瑛眯着双眼看着儿子,满满的爱意。“家里也买了足浴桶,可母亲觉得还是我按摩得舒服,所以一有机会我就帮她洗脚按摩。”
胥晓红现任亭湖区劳动就业服务中心培训科科长,今年55岁。家中共有6个兄弟姐妹,他排行老四。1983年,父亲突然去世,他毅然放弃单位分配的住房搬回来与母亲同住。当年,他找对象的要求就是结婚后能与母亲住在一起,照顾母亲。
“我的名字非常女性化,是为了纪念母亲在生我时,吃尽了苦而起的。”胥晓红告诉盐城晚报记者,当时在手术条件相当不完善的情况下,母亲因胎盘异位,冒着生命危险将他生下,流了许多血。为了纪念母亲的付出,父亲起名晓红。“长大后想更改名字,父亲就讲了这个故事,我这才了解母亲的艰辛。”
“我就喜欢这个二儿子、要跟他过,他懂我的心思,常陪我说话。”老人话语不多、思维清晰,其他儿女喊她过去住,她都不愿去,非要“赖”在二儿子家。但凡天气合适,早上6点多,胥晓红都会把母亲搀扶下楼,走上约摸2000米左右,然后回家给老人做好早饭才去上班。到了冬天,他会利用中午的时候,陪老人晒晒太阳、聊聊天。
遍寻偏方给母亲治病
2005年年底,王瑛被查出贲门癌晚期,做了胃部切除手术。当时医生曾预言老人不会活过3年。
手术后的20多天,胥晓红衣不解带地天天陪护着母亲。放化疗时,王瑛的身体状况极差,什么都不想吃,常常是吃什么吐什么。为了能使母亲多吃点,胥晓红跑遍盐城各大菜场,购买最新上市的食材,煮出各式各样的汤,只为母亲能多吃一口。
母亲出院后,胥晓红四处寻找各种养胃的偏方,得知有种叫石斛的植物,能养胃,他特地去南京花了上千元购买了一盆,精心培植,摘下长出的嫩芽煮水给老人喝。他还特地托去西藏等地的朋友,花巨资购回冬虫夏草等营养品,给母亲补身子。
由于消化系统不完整,王瑛的身体非常虚弱,时不时会引发低血糖和呕吐。胥晓红不怕脏不怕累,从来没有过一声抱怨。多年来,母亲病重时,他常常是夜里和衣躺在其身旁,端药喂水,夜里常常只能睡上两个小时。
在他的精心护理下,母亲多次闯过“鬼门关”,病情得以有效控制,如今已平安度过了10个年头,每次去医院检查时,医生都称赞说这真是个奇迹。
尽孝也敬业
“母亲生病后,兄弟姐妹们谁都没有放弃。”胥晓红回忆说,当年在物资困乏、环境恶劣的年代,母亲将6个子女相继拉扯长大,非常不容易。天寒地冻的日子,尿布湿了干不了,母亲就用自己的体温把它烘干。“现在该是我们回报的时候了。”
胥晓红的妻子是一名社区工作者,平时工作琐碎繁忙,但照顾老人却从没落下过。陪老人说话、散步,给老人做好吃的、逗老人开心,帮老人洗澡、去医院等事情都抢着去做。身教重于言教,胥晓红的儿子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对老人也十分尊重孝敬。平日里全家三代同堂,温馨和谐,其乐融融。
“儿子媳妇孝顺勤快,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生活,或许就是胥奶奶能长寿的原因之一。”邻居王奶奶这样认为。
平时,胥晓红也是个热心人,与邻里相处十分融洽,只要邻居有困难,他总能热心帮忙,谁家有矛盾也乐于调解。在单位同事们的眼里,胥晓红自信、敬业,与大家相处团结真诚,多次被评为先进个人和优秀共产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