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台

当前位置:主页 > 社会 > 社会万象 >

天蓝水绿 人城融合

来源: 中国国际新闻台 发布时间:2016-01-14
      中国国际新闻台(www.ciftv.com)消息:2015年12月30日,国家住建部官方网站发布的“关于2015年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园林城市、县城和城镇拟命名名单”公示结束,昆山成为住建部首批命名的7个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之一。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五年来,昆山的决策者们始终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环保理念,积极探索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生态新道路,一步一个脚印,守护着江南水乡风貌的“最后记忆”,让天蓝水绿、人城融合的“美丽昆山”变成现实。

理念升华

生态规划统领发展路径

行走于花桥经济开发区,头顶的白云慢悠悠地飘动,湛蓝的天空下空气也显得那么清新。目光所及,一边是高楼林立,车流如织,一边是清水流淌,绿树成荫。清新的绿色环抱着现代化的城镇,让人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亦能体会到一种田园般的安逸和宁静。

这是昆山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写照,是生态规划引领发展的良好见证。

从最早提出“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到后来提出“不管金山银山,有污染不能进昆山”“有了绿水青山,才有金山银山”,以及现在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昆山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在不断升华。

探寻近几年昆山生态文明建设路径:完成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编制、实施生态文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出台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并制定了生态产业、生态环境、生态宜居、生态制度、生态文化5大类26项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目前,昆山已形成中心城区、城市副中心、小城市和特色镇、新型社区、自然村落等五个层面清晰合理的功能分区和空间布局,全市生态功能区总面积达189.9平方公里,占市域面积20.4%。

2013年,昆山全面启动农业“四个十万亩”落地上图工作,在坚守耕地“红线”、为全市的“米袋子”“菜篮子”和生态建设保留生产生活空间的同时,保持江南“鱼米之乡”特色和魅力。

生态倒逼

产业转型实现“绿色增长”

走进南亚集团,能看见不少“大家伙”,它们与相关车间相连,有序处理着从生产线排出的废水、废气……“这些循环经济项目的运行,不仅可以减少污染,其‘产出品’还可用做生产原料,部分产品还可作为商品外销。”南亚集团负责人表示。南亚集团以生产电路板及原材料为主。近年来,集团重视发展循环经济,电路板公司、电子材料公司、铜箔公司等通过回收铜、镍、铬等原材料,每年可创造超过5000万元的经济效益。

南亚集团只是我市循环型产业体系建设中的缩影。“十二五”期间,昆山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推进“2136”工程,努力实现发展动力从要素和投资驱动向创新和改革驱动跨越、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粗放型向质量效率集约型跨越、产业结构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跨越。特别是2015年,市政府出台了《昆山市“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六年行动计划”实施意见》《昆山市“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六年行动计划”督查办法》等一系列文件,成立了推进转型升级创新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进一步加快转型发展步伐。全市新兴产业产值、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的43.7%和50.1%,和2010年相比,年均分别提高4.1和2.5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贡献率超过60%,比“十一五”末提升25.2个百分点。

在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以及服务业上做大“加法”的同时,昆山在淘汰过剩产能、落后产能上则大做“减法”。2013年以来,昆山通过开展落后产能淘汰专项行动,重点摸排淘汰一批环保不达标、安全有隐患、低效落后产能企业,全面完成两轮腾出发展土地目标任务,共盘活、腾出土地10918亩。

防治结合

“五大工程”擎起碧水蓝天

走近市科博中心南侧的牛湾泾,曾经的黑臭河如今变了样:河中碧波初现,各式水生植物长势良好,河道两边风景宜人,树林草坪、栈道亭榭、临水广场形成滨河生态文化景观轴,不时有居民在这里散步、聊天。

通过控源截污、河床清淤、放养水生动植物、曝气增氧等多项举措,2012年以来,我市通过实施“清水工程”,不断深入开展黑臭河道专项整治,让黑水变清渠,再现江南水乡碧水蓝天美景。

水环境改善的背后是一座城市矢志不移治理环境的决心和行动。

2012年,昆山全面推行《昆山市生态文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持续推进实施“蓝天”“清水”“绿地”“静城”“宜居”五大工程,建设美丽昆山。最近三年,城市园林绿化建设资金投入每年都达10亿元以上,逐步形成了水路并行的双盘棋绿网格局,充分发挥了绿地系统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生态效应。

与此同时,昆山加快推行“户集中、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垃圾处理体系,建成26个危废经营单位、3个生活污泥焚烧处置单位、1个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创新“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运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实现百个自然村生活污水设施的专业化运行、市场化运作、日常化管理;深入开展城市环境“931”行动,推进保留村庄规划建设和古村落保护,不断提升“美丽镇村”建设水平。

    社会万象

    郎平复出!出任女排主教练率队征战

    资讯排行

    网站简介 - 诚聘英才 - 证件查询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电脑版 - 移动端
    Copyright © 2017 中国国际新闻台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本台所刊登的中国国际新闻台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国际新闻台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