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台(www.ciftv.com)消息辉煌的“十二五”已经过去,全力“赶考”的巴城交出一份发展势头好、城乡面貌变化大、人民群众实惠多的“答卷”。一串串数据勾勒出巴城稳中有进的发展脉络,清晰地讲述着这片热土经济发展的故事,记载着规划蓝图实现的轨迹,成为群众“十二五”温暖的记忆。
“大”字做足新文章
发展势头“步步高”
创立于2009年的苏州宝丽洁纳米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巴城这片发展沃土上,凭借自主研发的高科技产品,销售业绩不断攀新高,从2010年的800万元,攀升至2015年的1.6亿元。去年,宝丽洁成功在新三板上市,并跻身中国制造业500强,成为全国同行业前5强的企业。
宝丽洁公司的创新发展,是巴城产业质量效益稳步提高的缩影。“十二五”期间,巴城产业结构日趋合理,三次产业的比重由2010年的3:48:49提升到2015年的3:46:51。工业项目亩均产值由2010年的158万元提升到2015年的225万元。全镇目前产值超亿元的企业有近50家,主要集中在高端装备制造、电子通信等行业,所形成的产值占到全镇工业总产值的近60%。其中,作为市重大产业项目、投资近亿美元的希瑞造纸织物已于去年10月正式建成投产。同时,全镇已有52家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企业,其中近20家企业年销售额同比增长超100%。去年,巴城完成国网自控、优生活、宝丽洁纳米材料、巨立电梯、福泰涂布等5家企业挂牌上市(累计6家),位居全市各区镇前列。
数字的变化,见证的是巴城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动力更强、后劲更足。“十二五”时期,巴城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累计认定高新技术企业90家、高新技术产品253个。作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人才科技孵化器的昆山软件园,2015年总产值超9亿元,是2010年的1.8倍,截至目前,已成功引进中创软件、浦东软件园、美居客股份、山猫兄弟、粉墨文创、优生活科技等企业280多家。与此同时,巴城旅游品牌进一步打响,水之梦开园,蟹舫苑荣获中国特色商业街。以阳澄湖大闸蟹、葡萄等为代表的现代农业发展也是亮点纷呈。
“宜”字描绘好美颜
城乡面貌“日日新”
阳澄湖、傀儡湖、鳗鲤湖、巴城湖、雉城湖,五湖环抱的自然生态环境,让巴城拥有了宜业宜居的得天独厚优势。城乡环境不断优化,城镇品质全面提升,巴城现代化的小城镇气息更可视为昆山形象的一个窗口。
5年来,巴城城市框架迅速拉开,开展新一轮城镇规划修编工作,编制完成了《巴城镇总体规划(2012-2030)》及三个老镇区的控制性规划,以及巴城老街、正仪老街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基本形成了城镇建设的规划体系,为城镇建设和发展绘好蓝图。金凤凰路南延、滨夹路西延等一批主、次干道建成通车,“十二五”时期累计建成并交付使用道路约40公里、桥梁20座,形成了“四纵八横”的路网骨架结构。
临湖而居的巴城,更是把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美丽家园作为己任。“十二五”期间,巴城完成阳澄湖“退网还湖”综合整治工程,共拆除阳澄湖围网面积17710亩。全镇新增绿化面积514万平方米、森林面积6125亩,建设区绿化覆盖率43.78%,华社村、龙潭湖村和东岳村三个美丽村庄示范点有序推进,道路交通和环境面貌明显改善。仁和社区、凤栖园社区等12个动迁社区交付使用,建成竣工安置房350多万平方米,安置5827户,动迁安置规模居全市乡镇之首。全镇垃圾处理实行“户集-村收-镇压缩-市处理”的管理模式,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城乡生态环境更加宜业宜居。
环境越来越美,生活越来越好,这让老百姓看在眼里、喜在心里。“现在我们都搬进了小区生活,环境变好了,交通方便了,收入也高了,晚上我就喜欢去跳跳广场舞,大家在一起锻炼身体,生活很安逸。”巴城镇红杨河村村民赵菊芬说。
“民”字谱写主旋律
幸福指数“节节升”
巴城镇新开河村老人日间照料中心内,每天都能传出说笑声。在这家巴城镇首家委托专业社会组织管理运营的日间照料中心里,电视室、棋牌室、医务室、活动室等硬件设施一应俱全,目前为135位老人提供服务。今年7月投入使用后,每天从上午8点到晚上5点向全村老人免费开放。周边老人白天过来休闲娱乐,晚上回家居住,照料中心已成了他们生活中的第二个“家”。
“十二五”以来,巴城始终坚持民生优先,一项又一项民生新政落地,一件又一件民生实事办成,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老百姓的腰包越来越鼓:2015年农民人均年纯收入是2010年的1.8倍,年均增长13%。2015年全镇村级经济总收入突破2亿元,是2010年的2倍,年均增长15%,村级经济可支配收入是2010年的1.7倍,年均增长12%。其中绰墩山村和黄泥山村可支配收入超1000万元,红杨河村、茅沙塘村、巴城湖村、东岳村、华社村等五个村超过500万元。村级联合发展实体实现可分配资金1100万元,三大合作社实现分红2247万元。
为顺应百姓过上更加美好生活的新期盼,巴城每年以民生实事工程为抓手,送上社保、教育、文化、交通等“惠民大礼包”。“十二五”期间,巴城加大社会公共事业的投入力度,完成巴城中心小学等新、扩建学校7所,装修改造正仪、石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建社区卫生服务站4个,建成全科医生工作室9家,实现低收入人群民生医疗救助215万元,向8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发放价值320万元的关爱慰问品。新建日间照料中心5家,建立“10分钟健身圈”,每年举办各类群众性文体活动160多场,调整、优化区域公交线路,城乡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提升,百姓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时间丈量着发展的进度,也标示出攀登的高度。“十二五”,记录了巴城转型升级的新历程,演绎了巴城创新发展的新精彩。
图解巴城“十二五”
●地区生产总值:2015年是2010年的1.7倍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015年是2010年的1.6倍
●工业总产值:2015年是2010年的1.7倍
●服务业增加值:2015年是2010年的1.8倍
●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46.65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2.2倍
●累计完成进出口总额14.74亿美元,是“十一五”时期的1.8倍
2015年亮丽成绩
●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45.74亿元[相当于昆山市1998年(150.53亿元)水平],同比增长4.9%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4.2亿元[超过昆山市1999年(12.72亿元)水平],同比增长5.2%
●工业总产值:完成354.6亿元,同比增长7.5%
●规上工业总产值:完成308亿元,同比增长7.3%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完成161.6亿元,同比增长20.6%
●新兴产业产值:完成131.5亿元,同比增长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