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台

当前位置:主页 > 社会 > 社会万象 >

政协委员钱锁梅:男女都休产假 缓解就业歧视

来源: 新华报业网 发布时间:2016-01-27

人大代表 男女应同享128天产假及陪产假

 
<>
  1. 人大代表 男女应同享128天产假及陪产假
  2. 市人大代表继续分组审议各工作报告(联播)
  3. 张镇城何德发参加人大代表团分组讨论
  4. 张德江宣布人大会议开幕 全体起立唱国歌
  5. 人大代表痛斥广深高速经营方“贪得无厌”
  6. 彭朱刚:老城区焕发新活力 十三五要打造四区...
  7. 太原市省十二届人大代表到迎泽区院专题调研
  8. 贾刚参加起凤人大代表团讨论审议
  9. 梁家瑾:加大职业教育投入 培养民营企业人才
  10. 人大代表姜伍:当好企业的贴心人
  11. 吴邦国:密切与人大代表的联系 提高常务会工...
  12. 挖首都墙角 徐州人大代表挖塌北京大街

 

 

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不少家庭都动了生“小二子”的念头。可在民众欢呼的同时,女性初次就业遭遇“隐形门槛”,在职女性晋升受到影响等问题凸显。在26日下午政协江苏省十一届四次会议的联组会议上,政协委员、南通市妇联主席钱锁梅呼吁,政府要积极出台相关法规政策,保障妇女就业权益,同时加强对女职工权益保障的执法力度。

现状:女性初次就业遭遇“隐形门槛”,在职女性面临“职业瓶颈”

实际上,女性初次就业遭遇歧视,被问及“是否近期准备生孩子”等涉及隐私问题的现象比比皆是。最近,中国一家妇女问题研究机构调查指出,“单独二孩”政策的实施使性别歧视问题进一步恶化。在受访的招聘女生中有近60%的人表示曾被问及是否符合二孩政策,以及是否打算要两个孩子。86%的人曾在求职时遭受过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歧视。

钱锁梅告诉记者,与男性相比,女性求职就业之所以遭遇更多的歧视,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女性是人口再生产的承担者。通常来看,女性不仅需要经历近两年的怀孕期和哺乳期,同时受传统家庭劳动分工观念的影响,还要花费比男性更多的时间陪伴与照料孩子。因此,对于有工作的女性而言,她们不仅要担负社会中的职场责任,还要承担更多的家庭责任,并需要在工作和家庭中找到一个平衡点。

作为一名常年从事妇女工作的委员,钱锁梅不无担忧地说:“用人单位从自身利益考虑,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女性的劳动效率有可能不如男性,从而会相应提高女性的入职门槛。如果生育第二个孩子,又会增加一次产检假、产假和哺乳假等问题,家务负担自然会进一步增多,这就使得用人单位顾虑重重,很可能将符合生育“二孩”资格的职场女性巧妙地排除在外,使得女性就业局势更加严峻。”

女性初次就业遭遇“隐形门槛”,而在职女性更容易面临“职业瓶颈”,生二胎还是职业晋升?这让很多想生“小二子”的女性犯难。钱锁梅就表示,“二孩”政策放开后,也许企业就会重新考虑,将符合生育“二孩”的女职工列入“黑名单”,或将其列入重点培养对象之外,或找出一堆理由将其辞退。对于打算生育两个孩子的优秀女性来说尤其纠结,从而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女性在职场的发展以及整个职业生涯。

建议:出台相关配套政策,父母双方均可享有育儿假

如何破解生二孩与女性就业的难题?如何能让这样一项“好政策”得到“好回应”?对此,钱锁梅呼吁,人大、政府要积极出台相关法规政策,保障妇女就业权益,让女性放下更多的生育包袱,才能有效促进“二孩”政策的实施。

“首先,政府和各部门要大力宣传,让大众都认识到,女性生育不仅仅是为家庭做贡献,更是为国家、为全人类做贡献。同时,人大、政府要积极出台相关法规政策,保障妇女就业权益,加强对女职工权益保障的执法力度。”钱锁梅建议,可以出台税收减免政策。对招用女性职工比较多、达到一定比例的企业进行不同程度的嘉奖,以弥补企业由于女性生育而造成的人员更替影响,为企业减负。规定每年父母双方同样享有一定天数的育儿假,让男性参与到养育孩子中,让企业不论是使用女性员工还是使用男性员工都必须履行相同的社会义务。尽快在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恢复“托儿所”职能,并在普及15年基础教育的前提下优先将幼儿园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缓解女性的家庭负担、减轻家庭经济压力,从而有助于女性平衡工作和家庭的关系。

此外,对于单位在招工时就明确要求招录“男性”,女性在怀孕后被单位无故辞退的现象,钱锁梅建议,人社等部门要发现一起惩处一起,绝不姑息。只有让国家的法律法规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方能减轻女职工生育的后顾之忧。

    社会万象

    郎平复出!出任女排主教练率队征战

    资讯排行

    网站简介 - 诚聘英才 - 证件查询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电脑版 - 移动端
    Copyright © 2017 中国国际新闻台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本台所刊登的中国国际新闻台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国际新闻台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