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台

当前位置:主页 > 社会 > 社会万象 >

“五一”,我劳动我光荣

来源: 中国国际新闻台 发布时间:2016-05-03

工程建设者王春杰——

让出行更便捷

5月1日,是劳动者的节日。昆山市交通工程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王春杰和整个团队依然在加班加点。如今,他们正在抓紧推进萧林路改造工程,为了大家的出行,也为“汤尤杯”赛营造更好的交通环境。

早上7点半,王春杰就来到工地。又是一个艳阳天,炙热的太阳晒在正在铺设的沥青上,地面温度很快就达到了100摄氏度。他似乎已经习惯了高温,不顾汗湿的背,立即给工人们分配工作。“‘汤尤杯’开赛在即,工期很紧,我们一定要按照序时进度,保质保量完成任务。”他笑着告诉记者。

王春杰是南通人,大学毕业后就来到昆山,走上岗位12年来几乎每天都在工地上度过。“萧林路改造工程开始后,我们就没有周末、节假日的概念了,除非实在有事,否则每天都会去工地。”他告诉记者。如今,他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父亲,老大7岁,老二才7个月。每天早上,他负责把老大送到学校后就会到工地,忙到晚上七八点才能下班。“孩子只能拜托家人多照顾了。”他说。

作为项目负责人,王春杰在工作中始终不忘三个词:质量、安全和进度。他笑着告诉记者,说辛苦,他肯定没有那些干活的工人苦,但就是操的心比较多。项目的序时进度,他每天都要排一排;工人施工时遇到的任何问题,他都要第一时间解决;施工的质量情况,他要随时做好监督;安全问题更是重中之重,晚上工人下班后,他还要全部认真检查一遍,确保没有安全隐患,然后最后一个离开工地。

“我们节日加班加点,也是为了让市民尽快有一个相对畅通的出行环境。”王春杰告诉记者,自己已经习惯了工地上的生活。“‘汤尤杯’开赛前,萧林路的沥青铺设会全部完成,到时候,我们会承接新的项目。”

城管队员张建平——

加班加点护市容

“我们正在开展专项集中查处行动,请不要乱扔垃圾,维护好店前的环境卫生……” 5月1日11时半许,市城管执法大队副大队长、亭林中队中队长张建平还和队员们忙碌在街头,向沿街商户、过路行人宣讲开展乱扔垃圾、车窗抛物和违反“门前三包”规定行为集中查处行动的目的和意义。

从早上6点半上班一直到中午时分,他还未来得及歇上一会儿。安排辖区工作,参与城警联动整治环境和查处违章行为,样样有条不紊,忙得全然忘了这天是“五一”劳动节。这也是他好几年放弃“五一”假期休息,坚守在工作一线,为市民营造整洁优美的市容环境。

“越是节假日,市容秩序维护任务越重,城管队员也越忙碌。”张建平笑着告诉记者 。今年“五一”,对张建平和其负责的亭林中队更特殊:除常规的市容检查和秩序维护外,4月30日起开展对乱扔垃圾、车窗抛物和违反“门前三包”规定行为进行集中查处,以崭新的市容市貌迎接“汤尤杯”在昆山举办,也着力引导市民文明素质提升。

5月1日早上9时半许,在完成重点路段占道清理、亭林园及菜场秩序维护等一系列工作后,张建平便和其他执法队员以及公安民警、志愿者等一起来到此次集中查处行动的重点区域——玉山广场周边的人民北路、亭林路、前进西路(柏庐路至中山路)等路段,在拥挤的人流车流中查纠不文明行为。

张建平已经在城管岗位上工作了17年,他注重细节,并做好沟通,发现有随手扔垃圾的市民或违章的商家,便上前劝阻,并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工作,让他们心服口服。

劳动模范陈海军——

多年来很少有节假日

5月1日,国际劳动节,这是劳动者的节日,但对于医生而言,特别是对于江苏省劳动模范、市中医医院肿瘤外科主任陈海军而言,在他的生活里多年来很少有节假日,因为病人并不会因节假日而不生病。

这一天,陈海军没有门诊。早晨8点,他与晚班医生交接后,开始每天例行的查房。在肿瘤外科住院的病人,大多刚刚做完手术,无论是病人还是家属,脸上都挂满了愁苦和焦虑。陈海军走进每一间病房后,都详细向病人及家属询问身体情况,并提醒注意事项。77岁的周阿婆上周一刚做完手术,无力地躺在病床上。陈海军走到床边,与老人家眼神交流后,轻轻地打开伤口上的纱布,仔细地查看——术后情况正常。家属还有些不放心地问陈海军:“陈主任,昨天老太太怎么发烧了?”陈海军说:“这是术后正常现象,基本上今天就会退烧,放心吧!有问题随时过来找我。”平和的态度、耐心的解答,让这位家属长舒了一口气。

2000年9月,作为引进的专业人才,陈海军从山西大同第二人民医院转到昆山市中医医院工作。近16年来,陈海军除了去年春节回大同老家探望父母以及外出开会,他每天都要上岗,即使是前一晚做了急诊手术,他第二天早晨也要到病房查房,不然总感觉心里不踏实。陈海军说:“作为科室主任及一些病人的主治医生,每天查房能够及时掌握病人的状况,以便根据变化情况随时调整治疗方案,这是医生的责任。在病人的眼里,并没有节假日的概念,他们希望有需求时能够随时找到医生。所以,我们选择医生这一职业,也就放弃了节假日,每天都是如此。”对于家庭,陈海军也有愧疚之心,妻子安排的多次旅游计划,最终都泡汤了;儿子自从上初中以后,他就没有接送过一次。

在陈海军带领的肿瘤外科团队里,每天安排1位医生在急诊、1位医生在门诊,其余9位医生无论是不是节假日,只要在昆山,都要上岗,这已是多年养成的习惯。陈海军说:“对于病情,今天处理和明天处理,情况完全不一样。只要病人在,医生就不会休息。”

民警刘畅——

服务好群众 心里才踏实

4月30日上午10点左右,刘畅在长江派出所接警室刚调解完一起邻里纠纷,突然有一位年轻人跑到她面前,不断地用手势比画着,情绪比较激动。

刘畅意识到,眼前这位30出头的小伙子不但不会讲话,而且听力上也有障碍,于是她起身来到打印机旁取了一张白纸,开始用纸笔跟他交流。

这是刘畅在长江派出所接警室度过的第3个“五一”节。接过眼前这位小伙子递过来的纸,刘畅看到,小伙子叫小陈,是连云港人,今年33岁的他是一位残障人士,由于银行卡密码忘记无法取款,且身份证丢失,回不了家,希望得到民警的帮助。

为了详细了解小陈的情况,刘畅再次与小陈在纸上沟通。获取相关信息后,她与小陈的弟弟取得了联系。他弟弟告诉刘畅,他哥哥一直在昆山工作,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回家看望家人,由于自己家里有事实在走不开,他希望民警能帮助哥哥回家。

最终,在所里领导和刘畅的帮助下,小陈拿着民警们为他垫付的车费开心地走出接警室。离开前,小陈通过手势向刘畅表达了谢意。当天晚上八点半,小陈的弟弟给刘畅发来短信:“已与哥哥取得联系,哥哥买好了次日回家的车票,非常感谢你们的帮助!”

今年“五一”小长假,长江派出所的警情较往常增多,仅4月30日上午,派出所共受理群众求助30余次。刘畅和她的同事们轮流坚守在岗位上用心服务群众。她说,只有服务好群众,她心里才踏实。

中医药剂师张聪——

工作事迹上了《人民日报》

“当工作中的探索创新变成了乐趣,你就会四处思量还有没有别的地方可以改进。”在工作中屡屡创新的市中医医院中医药剂师张聪在今年“五一”节期间,收获了一份意外的惊喜:5月1日,其工作事迹登上《人民日报》,在同行中引起反响。

今年30岁的张聪,2009年从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后到市中医医院工作,先后担任中医药剂师和制剂师。在这两个外人看起来普通且技术含量不高的岗位上,张聪却主动作为,不仅改进配药信息化流程,提高患者就医效率,还发明创新,成为同龄人的榜样。

喜欢琢磨的张聪在工作中发现,很多时候,患者取药后不知道怎么服用,需要靠医生口头叮嘱。即便医生写在药盒上,也未必注意到,可能需要再回来问。对这一现象,张聪和同事们认真思考,重新制定了一套带服药单的配药信息化系统,既不增加医生的工作量,也大大方便患者。

发现中药材粉末干燥是一个老大难问题后,张聪心里突然萌发了一个念头:能否对原有的中医药工艺进行优化,提升干燥效率?于是,他买来多种机械原理、设计的书,开始研究起来。经过半年多的努力,他终于设计出一款“多功能中药饮片干燥柜”的图纸,并在去年7月份拿到国家知识产权局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应用于中药房的多层中药粉末烘干装置的授权公告。

除此以外,张聪还喜欢把自己平时钻研的心得体会和大家分享,多次撰写相关论文,在全国多个专业期刊发表。他与医院青年医务人员推出“医心医意健康守护”志愿服务项目,成为2015年昆山市文明城市创建十大实事工程项目之一。

 

    社会万象

    郎平复出!出任女排主教练率队征战

    资讯排行

    网站简介 - 诚聘英才 - 证件查询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电脑版 - 移动端
    Copyright © 2017 中国国际新闻台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本台所刊登的中国国际新闻台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国际新闻台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