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前,尉氏县鑫瑞种植基地刚起步时,其面积只有1000多亩,涉及农民不过八九百人;6年后的今天,该基地的种植面积已达1.2万亩,涉及8200多名农民,年产值突破9000万元。
5月13日,鑫瑞种植基地负责人史少杰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基地之所以在短短几年里实现规模和效益的爆发式增长,离不开科协等部门的大力支持,更离不开科普力量的有力助推。
曾几何时,鑫瑞种植基地周边的几个村庄,种植模式粗放,浇水大水漫灌,打药成瓶成罐,卖粮随行就市。每年在种田上的投入不少,效益却始终上不去。该基地成立以来,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推进农田病害的统防统治,探索“公司+基地+农户”的种植方式。如今,农民在地头把卡一刷就能实现对农田的按需精确灌溉,病虫害防治用上了植保飞机等先进高效机械。借助基地与种子公司签订的优质良种繁育协议,每年小麦还没有收获,就已经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卖了出去。
史少杰说,鑫瑞种植基地成立以来,依托“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的实施,积极推广新技术、引进新品种,大力推进小麦、辣椒等农作物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如今,基地小麦良种繁育种植年总产量500万公斤,辣椒年总产量150万公斤,年总产值9000万元,成为尉氏县较大的种植生产基地。
抓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几年来,鑫瑞种植基地高度重视科普网络组织建设,科普经费投入逐年增加,科普活动日益丰富。该基地积极利用网络、微信等新媒体平台,构建实用、灵活、直观、便捷的科普信息服务体系,大力普及实用技术信息,在农户中迅速形成了讲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尚。依托“科普下乡”等平台,该基地先后18次邀请专家、教授现场授课,累计培训农民6000多人次,并组织100多人次到外地参观学习种植新技术、好经验。
抓服务,解决疑难问题。针对农资价格上涨、农产品销售难等问题,该基地积极探索“基地+合作社+农户”等新的运营模式,实行统一生产经营、统一技术管理,帮农民解决了种子选购、技术管理、产品销售等方面的难题,以规模化的经营,有效降低了农民的生产成本。
抓普及,提高科技含量。在科协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几年来,该基地始终把良种良法的引进、推广作为发展核心,与多家专业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邀请农业专家到田间地头,手把手传授新的种植技术。如今,节水灌溉、轮作换茬、选种精播、配方施肥、机械收割等先进种植技术已在基地全面推广。
对于鑫瑞种植基地未来的发展,史少杰充满信心。他说:“基地目前正在积极申请注册商标,以进一步把基地品牌打出去,到2017年,基地总产值有望突破亿元大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