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为避免家长招录阶段中了“弯弯绕”——
民警提前推送防骗信息
“高考还没开始,杨雷雷在全国各地‘被’丢准考证,终于高考结束了……你以为真的结束了?另一拨骗子大军正向我们走来,家长和考生都要小心……”6月13日上午,在市区双元公寓,亭湖区双元村社区民警李博,拿着“文峰微警”新推送的消息,和辖区居民交流,看着微信上诙谐幽默的语言,不少居民忍俊不禁。
不法分子冒充教育部门工作人员,以向高考生发放助学金、减免学费、办理助学贷款等名义实施诈骗;谎称低分能“跳档”录取,或误导家长声称可以自主招生,花多少钱即可录取;寄送伪造的录取通知书,提供私人账号,让考生将学费、教材费打入卡内……李博告诉盐城晚报记者,这些往年在高考招生阶段常见的诈骗手段,有的确实具有一定的欺骗性,部分学生家长未必能在第一时间识破,文峰派出所的微警平台,在高考结束后,及时推送了相关的安全提示。
“辖区里也有一些高考生家长,我就到小区里来,和居民们宣传一下,让大家有个大体的了解。”李博说,高考填报志愿、招生录取确实有些经验之谈,但天上不可能掉馅饼,那些明显的诈骗手段,家长们还是需要注意的。
“通过正规渠道获取信息、选择求学路径,没有什么所谓的内部指标和计划外招生。学校的自主招生等特殊类型招生,都需通过严格的审查和程序,所谓‘走关系’、‘托熟人’都是不靠谱的,花钱改分数更是不可能。家长们急切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一定要擦亮眼睛。”李博提醒辖区居民,考生的身份证号、考生号和相关密码等,都是重要的个人信息,不能随意透露给他人,谨防因个人信息的泄漏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盐城晚报记者 赵新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