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台

当前位置:主页 > 社会 > 社会万象 >

时评丨一天三塌的“兰州良心”急需立法保护

来源: 中国甘肃网 发布时间:2016-08-26
    南山路塌,南山路塌,南山路塌完五里铺塌;五里铺塌,五里铺塌完柳家营塌;柳家营塌,柳家营塌完西津路塌;西津路塌,西津路塌完张掖路塌;张掖路塌完哪里塌?23日下午,张掖路步行街发生路面塌陷之后,多次遭遇路面塌陷的兰州市民们,编了诗词歌谣和段子来吐槽自己心中的不满。走路都不安全了,人们必然心慌。
 
  此次政府对路面塌陷重视程度超出常规,省市领导高度重视并做出批示,专家组也立即展开调查并查明原因,速度不可谓不快。但是,修复路面容易,修复市民信心却非一朝一夕的功夫,正如歌谣所言,市民在看着下一处塌陷在哪里。
 
  兰州路面塌陷何其多,专家组给出的说法当中,“地下管道”出现在每句话中。简言之,无论诱因是什么,最后都导致地下管道出现问题,接着就是地面上市民的无妄之灾。而“黄土地”的先天不足,又让塌陷风险增多。也因此,兰州准备用雷达技术对道路做“体检”,在亡羊补牢的同时,也争取做到未雨绸缪,通过排查提前发现隐患,从而让地下管道真正成长为兰州的“良心”。
 
  直白说,不仅兰州,其他城市也是如此,地下管道一直处于不稳定状态,总是“开膛破肚”,于是今天这里下雨塌了,明天那里车轧塌了,马路成了“拉链路”,让整个城市饱受困扰。究其根源,城市发展速度过快,地上城市和地下管道很难平衡,地上的规划更详细和有目的性,而地下的规划则是附属和被动的,总是改来改去。兰州早在十年前就提出了“共同沟”的管理办法,即对地下管线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遗憾的是理念有了,却没立即实行。
 
  如今,兰州知耻后勇,提出城市规划,成立管廊公司,均是为了弥补“城市良心”。其实,为了提升力度,可以将部门规章升级为地方立法,从此以后规划、建设和管理地下管网,都要按照法规,否则就是违法。譬如重庆、陕西等地,就借助地方立法管理城市地下管网,即明确责任,避免“九龙治水”,又对管网做出详细规定,不能随意挖掘,谁出事谁负责。在给地下管道一个说法的同时,也给了市民足够的信心,这样走下去才能脚踏实地。
 
  一天三塌,重重摔了一跤的兰州,更能体会地下管网不足的切身之痛。也因此,短期内用雷达技术,长期看借助地方立法,双管齐下才能彻底堵住城市的漏洞,并恢复市民信心。(赵红信)

    社会万象

    郎平复出!出任女排主教练率队征战

    资讯排行

    网站简介 - 诚聘英才 - 证件查询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电脑版 - 移动端
    Copyright © 2017 中国国际新闻台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本台所刊登的中国国际新闻台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国际新闻台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