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高铁建设 多拼几把
从今年6月到8月,东新区高铁沿线开始大规模的拆迁攻坚。整整一个夏天,三四十摄氏度的高温天气,东新区各级党员干部日夜鏖战,几乎是“焊”在征迁一线。
“家属天天埋怨说,你也不是啥领导,咋恁忙啊!”许湾乡北片片长苑保书笑着说,“个人的事小,高铁的事大,征迁任务重,谁也没休息过,也没想过休息。”
6月份,许湾乡中片片长郭英贤被查出肝脏患有脂肪瘤,医生要求住院治疗。为了不耽误工作进度,郭英贤瞒着大家,没有请过一天假,复查病情也没有时间。为了减小肝脏负担,饭不敢吃饱,有时候索性吃个馒头填下肚子,继续做工作。“曾经连续一个多月没回过家。”郭英贤说,“晚上12点还在等村民,第二天大清早还要到群众家里,干脆就住在乡里、村里。”
一位村支书5年前患有偏瘫,一条腿几乎没有行动能力。然而就是拖着这条病腿,他顶太阳、冒雨、踩泥,挨家挨户,每家走上十遍、二十遍,走遍了全村,一户一户做通了工作。
6月中旬几乎天天下雨,对于东新区高铁建设指挥部办公室的工作人员来说,雨衣、胶鞋是每天“标配”工作装。他们顶着大雨甚至暴雨的极端天气,用7天时间完成了勘察定界及地上附属物测量评估五方认证的征迁任务。
自高铁沿线征迁启动至今,指挥部全体人员放弃了休息日、节假日,全力奋战在征迁一线。
为了群众利益 多跑几趟
按照国家房屋征收补偿相关规定,本次东新区高铁沿线征迁中,有3个行政村属于非城市规划区,房屋征收工作实行货币补偿,重新规划宅基地。但是,这部分村民搬迁后无处居住。为此,东新区迅速召开主任办公会,经过反复会商研判,决定为上述3个村重新规划宅基地。土地、规划、住建等部门立即着手开通绿色通道,统一规划,统一分配,统一配套水、电、道路等基础设施,满足群众的居住需求。
位于城市规划区拆迁户享受的是另外一种政策。一些群众不理解,“同在一片蓝天下,都归一个乡政府领导,为什么他们有安置房我们没有”,个别群众有抵触情绪。
“村与村相连,两个村执行的方案不一样,有怨气很正常。”叶庄行政村支书张守良说,“政策就是政策,必须严格遵守,群众的利益也要考虑。群众说得再难听,我们也坚持耐心做好解释,在政策范围内最大限度保障群众利益。”
那段时间,是征迁人员最难熬的时间,一方面郑合高铁项目施工在即,项目不等人;另一方面一些群众不听解释。一些人本来是村干部几十年的老邻居、老伙计甚至是亲戚,在这个点上也纷纷避而不见。“晚上都睡不着觉。” 田庄行政村支书牛中军说,“我也五六十岁的人了,也要点面子,但是为了这次征迁,不知道听了多少难听话,挨了多少骂,对于个别群众的不理解,我们只能做好解释。”
8月7日,许湾乡主要领导冒着大雨,到田庄村召开群众代表大会,认真为群众解释国家相关政策规定,从这天起,以田庄为起点,陆续召开三次群众代表大会,乡领导、村干部一家一户进行解释,一趟不中两趟,两趟不中三趟,用了近1个月的时间,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开始意见很大的个别群众最终理解政策、相信政策。
为了新区发展 多多探索
征迁工作被称为“天下第一难”,也是城市发展必须克服的难题。处于周口新区核心的的东新区,对郑合高铁项目征迁工作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党工委书记建志为指挥长的征迁工作指挥部,强力推动征迁工作开展。区分管副主任与一线干部,坚守在征迁一线作。为有效推进拆迁工作,东新区深度谋划,积极探索,创新推出“三个在前”的工作机制。
动员在前,宣讲郑合高铁项目对周口发展的重要意义,凝聚干群共识,争得理解与支持,解释《房屋征收安置补偿方案》中的决策依据、具体内容,确保群众接受政策、了解政策、拥护政策。
复核在前,帮助村民反复对照评估报告,请评估公司复核,漏评项目进行增补,不合规定的做好解释,一家一家过,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用许湾乡党委副书记化振友的话说,就是“直到群众自己都提不出来问题了”,再启动协议签订工作,从而实现群众自觉搬迁,主动申请房屋拆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