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了一辈子鸡,现在才找着感觉……”9月6日,在寺庄村李逢国的养鸡大棚前,瞅着即将出笼的2000多只鸡,李逢国打趣道。李逢国今年63岁,养了一辈子的鸡,最多时养过百十来只,勉强维持着一家人的生活。
“我做梦都想当一次饲养千余只鸡的‘鸡司令’,因为没资金,胆子又小,小打小闹一直不成气候。” 李逢国给记者谈起了以前养鸡的情况。
没有资金就没有鸡棚、没有鸡苗、没有饲料……想养鸡致富一切都是空谈。今年8月,寺庄村驻村第一书记徐英芳给李逢国带来了好消息,为解决贫困户发展产业资金难题,湖滨区启动了扶贫贴息小额贷款工程,每个贫困户可以申请最多5万元的贴息贷款。在徐英芳的积极帮助下,李逢国很快拿到了2万元的贷款。
有了资金,李逢国干劲儿十足。为了节约时间和成本,李逢国一边联系订购鸡苗和饲料,一边加班加点自己建鸡棚,不到一个月,2000多只鸡苗顺利入住新鸡棚。
李逢国的老伴乐呵呵地说:“第一次养这么多鸡,那段时间老李天天都在鸡棚里,生怕出什么差错。还好他有养鸡技术,现在这些鸡就要出笼了,他现在就是个‘鸡司令’……”
“现在行情正好,等这一茬出笼后再上一茬,争取春节前再弄两茬。”这茬鸡养殖成功了,李逢国说话的底气也硬了。李逢国给记者粗略地算了一笔账,他饲养的肉鸡从鸡苗到出笼大约50天时间,这一茬鸡能赚1万多元,如果到年底行情一直这样的话,再上三茬能赚3万多元。“年底脱贫不成问题。有钱了,脱贫了,就能供孙子上大学,让孩子将来更有出息!”
李逢国养鸡成功,使女儿和女婿也看到了希望,他们纷纷辞去外面的工作,专程回家跟父亲一起养鸡。
记者感言:
资金问题往往是阻碍一部分有梦想、有信念的贫困户脱贫的主要障碍。李逢国的养殖成功,湖滨区扶贫专项贴息小额贷款发挥了巨大作用,只要能精准扶贫对症下药,这个“瓶颈”解决了,这些贫困户定能迸发出无穷的动力,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一往无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