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得标准者得天下。”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标准日益成为促进经贸、技术、环境、社会等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十三五”期间,我市大力实施标准化战略,围绕现代产业体系,积极推进标准化改革,凸显了标准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我市制定、修订标准数量居全省首位 今年9月,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中航锂电(洛阳)有限公司申报的标准化项目,成功入选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试点项目。这个好消息,令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标准化科科长刘延庆倍感振奋:“这意味着我市企业在相关领域所取得的成绩得到了国家认可,已成为相关领域标准化工作的标杆企业。”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成为国内连接器标准的主要制定者,国际连接器标准的重要参与者”为目标,不断加大对标准研究和标准制定的经费投入,2012年至今,共制定各类标准近300项,其中7项为国际标准。“国际标准的制定,提升了公司的国际知名度和市场话语权,有利于相关产品的对外出口。”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我国新能源行业起步晚,锂电池行业标准不完善。在这样的背景下,专门从事锂离子动力电池等研发和生产的高科技新能源企业——中航锂电(洛阳)有限公司建立起相对完善的企业技术标准体系和标准化信息服务平台,积极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定、评审工作,不仅提升了企业的战略形象,树立了行业领导品牌,抢占了市场先机,而且为企业赢得了更高的发展平台。 “三流企业做产品,二流企业做品牌,一流企业做标准。”刘延庆说,标准是产品和服务走向市场的通行证,代表着规则话语权和产业竞争制高点。当下,争取标准制定权、提升标准话语权、赢得市场主动权已成为我市企业的共识。截至目前,全市企业、科研院所共主导或参与制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339项,主导制定国际标准15项,制定、修订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数量居全省首位。 标准化引领作用日渐凸显 洛阳是全国重要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标准是影响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作为全国首个先进装备制造业标准化试点市,全市装备制造业企业累计完成制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237项,建立了重型矿山机械、大型轮式拖拉机、高端精密轴承等11种重点产品标准综合体,构建了由4076项标准组成的洛阳市先进装备制造业标准体系,中船重工第七二五研究所、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获得了中国质量奖提名奖,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获得省长质量奖。先进装备制造业标准化试点市的创建,提升了我市先进装备制造业标准水平、质量水平和科技创新水平,助推洛阳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 标准化改革取得的成效远不止于此。近年,我市围绕“565”现代产业体系,积极推进标准化改革,标准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进一步凸显—— 为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我市成功创建“洛阳国家旅游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市”,提升全市旅游产业总体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围绕高效农业发展,实施国家和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40个,为农业标准化、规范化生产起到了重要引领示范作用; 围绕简政放权和便民化改革,开展了6个县(市)区行政服务中心省级标准化试点; 落实国务院标准化改革精神,在全省率先开展企业产品标准自我声明公开试点,使企业产品标准备案时间由过去的3天至5天压缩至30分钟内,极大地方便了企业办理…… 标准化战略将不断深入实施 标准化水平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创新发展的引领和推动力量。重视标准及标准化对我市产业转型升级,强化企业的市场话语权,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刘延庆介绍,我市将进一步实施标准化战略,让标准化引领经济社会创新发展。 深入推进技术标准创新工作。前不久,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郑洛新)建设启动。在这项工作中,我市承担着成套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军民融合等6个优势产业的技术标准创新。至2021年年底,全市将完成10项国际标准和100项国家及行业标准制定任务。 持续开展农业标准化试点示范。继续围绕全市农业主导产业,开展国家级和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制定我市特色农产品生产标准,实施标准化精准扶贫项目。至2021年,全市再建成10个省级以上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使全市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数量累计达到50个。 抓好以行政审批服务为重点的政务服务标准化工作。以“减流程、减环节、减时间、减费用”为目标,规范行政审批服务行为,提高行政审批服务质量。至2021年,全市创建5个省级以上行政服务标准化试点。(洛阳日报记者 李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