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档案
照片中五名获救的美国飞行员分别是:导航员澳勃朗上尉,机械员斯太尔美克中尉,驾驶员罗茨中尉,机枪手勃朗台治少尉,领航员萨伏爱少校。
傅涛,男,现年85岁,建湖县人。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剿匪肃特,经历了上百次出生入死的残酷战斗。参与营救美国飞行员的行动时,他才14岁。
趁天黑,避开敌人火力
迅速抬走美国飞行员
建湖县党史办资料记载,1944年8月20日,美国出动了60多架远程轰炸机,由重庆起飞去日本执行空袭任务,在空袭时不幸有1架飞机被日寇炮火击中。六名美国飞行员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上空跳伞失踪。当晚,飞机坠落在建阳乡胡桥口(今建湖县金桥村)。
曾任建湖县中医院院长,现年85岁的傅涛老人是当年营救美国飞行员的参与者。老人在回忆当年的行动时说,1944年8月20日晚上8时左右,他和战友执行完任务后,返回途中看见空中有架飞机从东南向西北方向飞去。不久,听见一声巨响。
面对这不寻常的一幕,傅涛当时感觉一定出了什么事,“我和战友刚回驻地一户开明地主朱朗书家后不久,就有人跑来说:一架飞机坠落在黄家舍打谷场上,有个外国人腿部受伤,并用半通的中国话讲自己是美国飞行员,是帮中国人打日本鬼子的。”傅老说。
万丰乡游击队长彭达夫立即派游击队班长张元贞带领傅涛等20多人乘船前去救人。此时,日寇也在寻找美国飞行员,游击队在途中遭遇鬼子,双方发生枪战。傅涛和战友趁夜色避开敌人来到黄家舍,迅速将美国飞行员抬上船,向驻地划去。
船刚划出不到一公里,就被群众拦下,“快过来,这里还有两个,一块送走。”傅老说,他们和三个美国人到达游击队驻地后,双方语言不通,但彼此都能感觉到对方的善意。
当附近的老百姓听说这些美国人是来支援我国抗战的,一个个奔走相告,有的给他们送来毛巾、肥皂、衬衣和布鞋,有的拎来鸡蛋和糕饼,感动得美国飞行员频频伸出大拇指,以示感谢。
护送盟友抵达安全地带
途中军民联手营救
夜深后,傅涛和战友请来懂英语的大学生,通过交谈得知飞机坠毁的经过。了解情况后,游击队长彭达夫通过翻译对美国飞行员说:“我们是新四军游击队,是抗日的,和你们是同盟。你们需要什么帮助尽管说。”
三名美国飞行员马上用手比划着表示很饿。彭达夫赶紧安排人煮一锅鸡蛋,端上茶水招待他们。饱餐之后,飞行员掏出美元和手表以示感谢。但被傅涛和战友们婉言谢绝,并通过翻译解释:“我们新四军有规定,不能收。”
出于安全考虑,傅涛和战友在天亮前护送三名美国飞行员到区政府。途中,又有群众送来第四名获救的美军飞行员。而第五名跳伞的飞行员,在空中被风吹落到了周家舍(现县化肥厂附近)。
这名飞行员被傅涛的战友刘江荣发现时,正忙着往草堆里掩藏降落伞。他金发碧眼、大鼻子、瘦高个,穿一身米黄色军服,腰间配手枪。大个子不懂中国话,赶忙从衣兜里取出一面小旗,上面写着:“亲爱的中国朋友,我们是来华对日作战的美国人。”傅涛的战友朱泽试着和他交流,但对方一直摇头。为了打消对方顾虑,朱泽拿出新四军臂章上的“N4A”标志给对方看,对方一看点头笑了。事后,他们才知道这名飞行员是领航员萨伏爱少校。次日下午,萨伏爱被游击队员沿水路护送到我军据点。
“五个人重聚的那一刻,喜极而泣,又抱又跳,兴奋得没法形容。”傅涛说,不幸的是,第六名飞行员降落后,被日寇俘获惨遭杀害。
掩护撤退,奋勇击退敌军
五人重获新生返回故里
由于坠机地点距离日寇据点湖垛镇只有3公里。傅涛所在游击队中队长郭宽文火速将此情况上报给区队、县总队,争取地方武装前来护卫盟机。其实,看到飞机坠地火光的区队全队30多名战士已跑步赶来,守护在坠机四周。
午夜时分,天公不作美,竟淅沥沥地下起了雨,战友们没有一人离开阵地,整整守护了一夜。次日拂晓,县总队(后改为盐阜独立团)二营六连80多名战士冒雨赶到金桥村。同时,日军也派出100多名日伪军往金桥村扑来,企图劫走坠机。
上午9时许,日伪军向我守机部队发起进攻,来势汹汹。我军一边沉着应战,不让敌人越过晏荡沟,一边布置小分队,向敌人背后包抄。此外,还在两侧安排狙击手,牵制敌人。“当时,建阳南乡好几百名民兵、老乡闻讯后,也纷纷赶来助战。”傅老说。
一时间,枪声、手榴弹爆炸声、奋勇杀敌的呐喊声响彻四野。经过4个多小时激战,终将敌人击退,我军有四名游击队员英勇牺牲。机上重要文件、武器装备无一落入敌军之手。战斗结束后,建阳军民用13条大木船,将拆卸的飞机部件,以及飞机上的6挺重机枪、1门火炮、5枚炸弹和其他军用物资全部转移到了安全地带。
1944年8月23日,五名美国飞行员被送至新四军三师师部后,受到热烈欢迎。副师长张爱萍在根据地物资匮乏的情况下,依然为这些盟友安排布置了卧室、餐厅、浴室和会客室,另外还安排医生为他们检查身体。
次日,在三师为美国飞行员召开盛大的欢迎晚会上,萨伏爱少校满怀感激道:“是贵国军民给了我们五个人第二次生命。我们衷心感谢你们,我国政府和人民也会十分感激你们的可贵行动!”之后,这五名飞行员依依惜别盐阜大地,满载着中国人民的真挚情谊,欢欣地踏上归国的旅程。
见证日寇凶残报复
美媒发文称赞中国军民英勇
实际上,为了保护这五名美国飞行员,我军牺牲的又何止是几名烈士。在回忆这段痛苦的历史时,傅涛提到了一个叫徐清广的老乡。他的家正是在这场营救行动中,被日寇毁掉的。
“当年那场战斗结束后,我们撤离不久。日伪军从河东追来,他们拆下村里风车上的槽桶当桥板,气势汹汹地过河而来。”傅涛说,徐清广家的房子东、北两侧都是河,还有芦苇、树木遮掩。鬼子一看怀疑他家协助新四军营救美国飞行员,就派伪军一把火点燃茅草屋。徐清广那73岁的祖父看见房子着火,赶紧拿水桶想去灭火,凶残的日寇一把拉住他,用刺刀对着他胸口猛刺下去,还绞出一只碗口大的洞。
“老人家血流不止,不久就没气了。”傅涛说,徐清广的三弟那时只有3岁,目睹这一幕后伏在老人的身边,吓得直哭。很快,房子被烧成了废墟。鬼子这才肯罢休离去。
后来,当年的美国《纽约时报》曾以《中国抗日的脊梁》为题发表文章说:“中国共产党区域军民,以游击战不断吞食日军。游击战的规模虽小,但都是很巧妙、很有实效的,他们使日军不能顺利地占领地区。被迫降在解放区的美国飞行员们,对于中国游击队员的机智与勇敢,表示很深的感谢和敬佩!”
采访手记
原以为时间会桎梏住这位年近九旬老人的记忆。但事实是,老人在追忆自己的抗战经历时,依然目光炯炯。更出人意料的是,老人为了鞭策自己、教育后人,用了五年时间通过不断的回忆和整理,走访当年的战友,以自传的形式,写了一部回忆录。他说,他要让后人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只有更加勤奋地为党和人民工作,才对得起革命先烈的在天之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