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台

当前位置:主页 > 社会 > 新闻热点 >

国内外60名专家齐聚一堂 大成殿旁共话儒家新思想

来源: 东方圣城网 发布时间:2015-08-28
   东方圣城网讯(记者 李朕葳)大沂河畔,大成殿旁,方家咸集,论语琅琅。27日,素有“史学界奥林匹克”之美誉的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在济宁召开。来自国内外的近60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以“儒家文明与当代世界”为主题,就儒家文明与世界文明、儒家文明与中国道路、儒家文明与亚洲经济、儒家文明与世界和平、儒家文明与当代价值、儒家典籍整理与研究、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与保护等7个分议题进行交流讨论,共同演绎了一场学术盛会。

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

    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孔子继承了史学的求真精神

    在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济宁卫星会议上,记者采访了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在他看来,孔子继承了史学求真精神,史家治史不局限于记事,而是通过褒扬和贬抑等手法对其进行评判。

    孔子思想及儒家学说是深层的思想文化,深深蕴含着传统中国的价值观、是非观、荣辱观,对于中层的制度文化和表层的物质文化起着影响与支配作用。“孔子‘作’《春秋》,最明显地体现了上古时期的‘中道’观念。他将尧、舜至文、武、周公以来的‘中道’思想进行了系统提升,形成了他的‘中庸’思想。”杨朝明说,孔子作《春秋》,寓意自己的微言大义,表达自己的政治思想,从而“喻褒贬,别善恶”,将他的“中道”思想观念体现在他的政治著作中。在前人的基础上,孔子对社会和人生也提出了自己的独特理解,孔子作《春秋》时所表现出来的义例便体现了他的“中道”理解,这就是孔子“礼”的政治思想学说,就是他心目中的社会人生之“理”。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有确切记载的以私人身份著史的第一人,儒家思想一贯主张“立志于道”,杨朝明说,这正如人们所知道的,中国古代思想家所说的“道”,其“人间性”是非常明显的,其突出特点就是“强调人间的秩序安排”。中国史学传统看重义理,历代精通史学的人们都首先以立德为根本,治史爱憎分明,“隐恶而扬善”,主张在长期潜移默化中自觉地塑成正气,化民成俗,为中华民族追求“真”、“善”、“美”的文化品格埋下了根基。“儒学应该走出学府,走进大众,服务和谐社会建设,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出贡献。”杨朝明说。

浙江省儒学学会执行会长、研究员吴光

    浙江省儒学学会执行会长、研究员吴光:儒家文明丰富国人的精神食粮

    (记者 苏茜茜)在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济宁卫星会议上,记者就儒家思想对当代世界的影响等问题采访了浙江省儒学学会执行会长、研究员吴光。吴光说:“由我们的先贤、先民们创建的儒家文明在21世纪的中国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必定成为滋养中国人的文化土壤与精神食粮。”

    在吴光看来,儒家文明是由道义学理、制度文物、礼仪风俗三个结构组成。在构成这个基本结构的各个部件中,有些可以流芳百世、历久弥新的,有些则已生锈、腐朽。“对于儒学文明我们既不能一概继承、弘扬,也不能一概否定或抛弃,而应批判性地继承、弘扬并吸取精华,并淘汰其糟粕。”吴光说。

    另外,吴光还提到,儒学的核心价值体现的是与时俱进、活泼日新的精神理念。首先,儒学的仁政、德治思想在如何认识和处理德与法的关系方面,能为现代治理战略提供有益借鉴,执政者明白德与法的体用关系与辨证关系后,在治理实践中就应自觉坚持德法共治、民主仁政的治理方向。其次,儒家丰富的廉政思想资源可为当代廉政文化的实践提供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例如勤政爱民、鞠躬尽瘁、廉洁奉公等,都值得我们继承与发扬。再次,儒家的“天人合一,万物一体”生态观与“多元和谐,人文化成”文明观可以帮助我们正确认识人与自然、人与人、国与国的和谐相处之道,可以帮助我们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观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吴光说。

新闻热点

娄勤俭寄语南通:要努力成为沿海崛

资讯排行

网站简介 - 诚聘英才 - 证件查询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电脑版 - 移动端
Copyright © 2017 中国国际新闻台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本台所刊登的中国国际新闻台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国际新闻台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