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台

当前位置:主页 > 社会 > 新闻热点 >

昆山张俭夫妇:让公益成为生活习惯

来源: 乐居昆山 发布时间:2015-09-06

 
  中国国际新闻台(www.ciftv.com)消息:这个开学季,对于不久前刚获得江苏“最美家庭”称号的张俭夫妇来说,最高兴的事儿就是大凉山区的一对姐妹在他们的帮助下,终于重回校园了。虽然张俭夫妇已经记不清公益路上究竟帮助了多少孩子,但他们却一直坚信“让公益成为生活的习惯,这才是做公益的本质。”

山区支教开启公益之路

张俭是淀山湖镇的一名普通“80后”青年。2008年,工作一年多的张俭,带着不多的积蓄,只身前往广西百色市乐业县逻西乡民治小学,成为当地一名支教志愿者。虽然亲朋好友都不理解,但在张俭看来,这只是“趁着年轻,干一些更加有意义的事儿。”

张俭支教的民治小学位于大山里,全校有近180名学生,仅4名老师,教学条件完全跟不上。而支教老师的“宿舍”就是一间办公室,宿舍里的床直接由两块门板拼成,吃的常常是米饭就白水煮菜。在民治小学,张俭除了负责教授四年级数学和高年级体育外,他还主动帮忙打扫学校卫生,或是去食堂帮助做饭。

一年间,张俭曾翻山越岭来到大山深处的村落,一一了解60余名孩子的家境、辍学及留守问题;一年间,他也同全校师生们一起经受了泥石流等恶劣天气的考验;他不仅教授孩子们课堂知识,生存技能和自我保护意识,还开设“微笑面对生活”、“你的梦想是什么”等心灵课堂,关注孩子们内心的成长。

爱心路上携手同行

支教生活有苦也有甜,“除了收获孩子们的笑脸,我支教时还收获了爱情。”张俭说,支教期间,一个叫王婉婷的志愿者老师走进了他的心。相同的公益价值观,让两人越走越近,最终,他们喜结连理。

2009年,新婚不久的张俭夫妇来到深圳。工作之余,张俭坚持参与公益活动,王婉婷则全身心投入公益事业。即便离开了大山,他们也竭尽所能,帮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其间,夫妻俩和朋友组织了10多场公益宣讲,成功策划举办“鹏城学子助飞”活动,筹集资金7万余元,为16名困难大学生解决开学的路费。

在张俭夫妇的不断努力下,终于,广西一些贫困山区的学校有了篮球场,有的孩子洗上了热水澡,还有些学校配上了可以上网的计算机。

倡导生活中的“随手公益”

为了照顾父母,张俭夫妇回到昆山,但两人的公益脚步并未停止。如今,每天忙碌之余,他们还在一家名叫“Our Free Sky”的民间公益组织兼职,张俭负责审核支教项目和管理报名支教的志愿者,王婉婷负责后台管理,两人都是义务工作。

多年来,他们对乡村孩子们的牵挂始终如一。去年,在张俭的牵头下,淀山湖镇设立了一个爱心图书站,已陆续收到昆山各界捐赠的2000余册图书。如今,第一批图书已经寄给湖南省怀化市通道县孟冲小学,在当地建起了乡村图书馆,让孩子们获得更多的知识。

张俭有时候会翻阅曾经的“公益日记本”,那里珍藏着他做公益一路走来的收获。张俭说,“做公益要根据个人实际情况。我们倡导‘随手公益’的理念,并不要求个人做出多大牺牲,而是让公益成为一种习惯,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发挥公益的力量。”


    新闻热点

    娄勤俭寄语南通:要努力成为沿海崛

    资讯排行

    网站简介 - 诚聘英才 - 证件查询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电脑版 - 移动端
    Copyright © 2017 中国国际新闻台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本台所刊登的中国国际新闻台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国际新闻台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