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台

当前位置:主页 > 社会 > 新闻热点 >

世界技能大赛亚军惠希奇:我背后有一支“金牌团队”

来源: 盐阜大众报 发布时间:2015-09-07

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8月17日在巴西圣保罗落幕,来自盐城技师学院电气系电气自动化三年级的惠希奇荣获电气装置项目银牌。这是2011年我国首次参加该项目比赛获得优胜奖之后历史性的突破。昨日,盐城晚报记者走近惠希奇和他所在的团队。

tangcb15091_副本

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惠希奇(左)荣获电气装置项目银牌,力压日本队。

一路比拼,奋勇杀进国家队

中国国际新闻台(www.ciftv.com)消息:巴西当地时间8月16日17时,圣保罗市。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闭幕式即将举行。中国代表团技术翻译、盐城技师学院的曾幸老师坐在观众席上。国家人社部的张雷处长笑吟吟地走过来,远远地挑起大拇指:“不错不错,你们拿了块银牌。”

“真的假的?这事可不带哄人的!”乍听之下,曾幸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在得到了张雷处长肯定的答复后,曾幸想都没想,赶紧打电话回盐城技师学院报喜。而此时北京时间是8月17日凌晨4时。

不停地练,不停地比赛。一年多来,惠希奇的生活就在成功与挫折中徘徊,他的心情也在希望与失落中起落。

2014年7月份,中国技能大赛暨世界技能大赛选拔赛,18个省的25支代表队参加,取前八名。惠希奇成功突围,晋级八强,除了3位队友外,分别还有宁波、广州、石家庄、聊城的四个对手。

2014年12月,残酷的八进四淘汰赛,惠希奇晋级四强。

2015年1月,白热化的四进二淘汰赛,惠希奇再度晋级。

2015年3月,终极PK,和选拔即将飞天的宇航员一样,选出第一人选和后备人选。惠希奇和同样优秀的广东选手李炎波,两位国内电气装置项目的绝顶高手华山论剑。最终,惠希奇胜出,赢得主力位置。

2015年4月,新西兰。大洋洲技能挑战赛。这是世界技能大赛前最大的一次国际赛事,相当于大赛前的热身赛,有40多个国家的代表队参加。惠希奇披挂上阵,摘得银牌。

千锤百炼,练就一身真功夫

设在盐城技师学院的世界技能大赛电气装置项目中国集训基地里,一间约60平方米的工作间,训练用的操作台靠着西墙,很是显目。两张大方桌拼在中央。几张办公桌紧挨在北墙。南墙边的条桌上堆放着水壶饭盒等。就是在这里,惠希奇和他所在的团队不断挑战,向胜利之巅冲刺。

以接线工艺来说,要求非常精确,精确到毫米。现在,惠希奇10多分钟就能剥几百个线头,精准接线,一点也不露铜,精准度百分百。而之前,惠希奇只能达到近90%的精准度。练就这样的功夫,绝非一日之功。

“这一年多,我们教练员和队员吃住在基地,几乎没有休息。忙的时候,就在工作室里打个地铺也是常有的事!”盐城技师学院教授级讲师、科技处处长刘进峰说,“看看墙上的誓言书,‘未能实现学院提出的保铜争银参赛目标,我们教练组愿承担相应的责任’。这可是我们立下的军令状。”

这张“军令状”上,赫然签着6个人的名字:王春阳、刘进峰、曾幸、李建军、张锦荣、董武连。除了曾幸是技术翻译外,其他5个人都是盐城技师学院电气方面的精英:王春阳,高级讲师;李建军,高级技师;张锦荣,高级技师;董武连,教师,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优胜奖选手。刘进峰是盐城技师学院教授级讲师、科技处处长。而在这一年多拼搏的日子里,另外的两个头衔却让他更看重,也倍感压力:技术专家组成员,教练组组长。

王春阳说:“我们只要一踏进这里,就要面对这份誓言书。工作台上还专门放了国旗。惠希奇每天训练前,都要面对国旗宣誓,增强为国增光、为盐城增光、为学校争光的荣誉感,激发顽强拼搏的斗志。这在训练和比赛中的效果还是很好的。”

墙上的另两张表格基本上概括了他们一年多来的生活。一张表格是“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电气装置项目中国集训队作息时间表”,另一张是“体能训练、晚辅导安排表”,从6:30开始体能训练到22:00熄灯休息,每一刻的安排环环紧扣。

电气装置项目既是技术活,又是体能活。全部完成项目需要20个小时,其中,安装17小时,编程2小时,排障1小时。这对选手的耐力就有很高的要求。还有对力量的要求,譬如壁厚2毫米的金属水管,全靠手工来弯管,甚至要做成特定的图形,这就要求有很大的手劲。每天早上6:30到7:20,教练组都要严格执行预定体能训练计划。一段时间下来,惠希奇的体能大有改善。400米标准体育场,一开始只能跑个三五圈,后来一口气能跑个一二十圈;引体向上一开始只能做五六个,后来一口气能做20个也不费劲。在工作台上训练时,惠希奇两只手臂、两条小腿各缚着2公斤重的沙袋,腰上还得绑着一个8公斤重的沙袋。

训练强度上去了。教练们开始担心惠希奇的营养问题,于是,鸡汤、肉骨头汤之类的加餐经常进工作间。

“刘处长(刘进峰)烧菜手艺可以,他经常给小惠加营养。”张锦荣说。

不过,绑着沙袋操作容易受伤。教练组后来想了个法子,专门买了套装备——几个口袋和钢板。训练时,把钢板往袋子里一插,再绑起来,就不会受伤了。就这样练了下来,惠希奇的体能进步很大,体重也增加了5公斤。

“这5公斤可都是好肉,不是肥肉。你看看,小惠体形多好!”刘进峰笑眯眯地指着惠希奇,对盐城晚报记者说。

精益求精,细微之处见真章

眼看大赛临近,如何在高水平的基础上再上一层楼,那就得紧扣一个“精”字。

刘进峰说:“我们请台湾专家,解决训练量和赛场经验问题;请韩国专家,解决规范化和操作效率问题;请新西兰专家、本项目技术副首席,解决赛场标准、技术规则问题。同时,出去打比赛,增加临场经验。”

断路器分布问题就纠缠了他们一个月。本着美观、实用的原则,他们试了又试,不仅惠希奇试,教练组的教练们也自己试,经过一个月的反复试验,最终大家达成了共识,每一排元器件都安排断路器,达到了预想目的。后来在世界技能大赛的正式比赛中,这一独特的设计得到了专家的一致认可,获得了满分。

原来,惠希奇绑扎电缆需要50分钟,教练组反复研究后,测算出20分钟可以完成。惠希奇试了多次,觉得难以达到。教练李建军往地上一坐,“看好了!”

曾获得全国技能大赛冠军的他,干脆利落地动起手来,一个多余动作都没有。惠希奇跟在后面认真地学,很快纠正了自己的不良动作,达到了要求。

“像这样的事很多。”上届世界技能大赛优胜奖获得者董武连说。他和惠希奇也做过同样的事。大赛中涉及到画线定位的问题。一般有两种方法,一个是弹线,但容易有痕迹,不美观,一个就是画线。惠希奇比较熟悉弹线,对画线的技巧把握不是很好。董武连就和惠希奇比起了画线,并把技巧倾囊相授。惠希奇的画线水平也很快达到了要求。

到了最后的冲刺时刻,6月初,教练组发现,惠希奇对比赛规定时间总有点把握不定。这是什么问题?教练组请来了国内知名心理专家。专家做了测试后认为,惠希奇在执行多任务时,会产生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根据建议,教练组制定更为完善的比赛方案,将整个比赛分解为37个流程,操作要领、技术要求、时间控制,重点问题,一清二楚。惠希奇根据这个流程操作,立即收到奇效。

“我们先后进行了25次综合模拟比赛,解决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而每次模拟比赛,大家都要起早贪黑忙上三天才能完成。”刘进峰告诉盐城晚报记者。

突出重围,决战巅峰显身手

巴西当地时间8月12日8:30,圣保罗市。惠希奇进入世界技能大赛赛场。这一天,他要开始6个小时的比赛。上午9:00至11:30,一小时午餐之后继续比赛。当天比赛结束之后,大赛技术专家点评。

8月13日、14日,都是如此,直到15日上午11:30,比赛全部结束。

“不紧张,按照流程来做,比较顺利。”惠希奇一点也不紧张。而带着他出征的刘进峰却很紧张。这几天他确实忙坏了,白天关注惠希奇的比赛,还要关注其他几个主要对手的比赛,日本、韩国、瑞士、新西兰等都是很强的;晚上还要对当天比赛情况小结,与大后方通报,总结出现的问题,研究第二天可能遇到的状况及对策。

少不了的还有吃饭问题。“西餐没法吃!”惠希奇说。

“所以我们找了个华人开的餐馆,做中式餐饮。”刘进峰说,“当然口味不怎么样,价钱还不便宜,20美元一份,但起码比西餐要对点胃口。”

比赛结束了,刘进峰稍稍松了口气。他仔细观察了几个主要对手。上届冠军日本队,速度很快,工艺水平也很高,但可能对技术要求理解不够,操作环节上有失误,精度也有点缺陷;另外几个对手要么没在规定时间里完成,要么或多或少地存在瑕疵。倒是上届比赛的第六名巴西队完成得不错。到底是本土作战,巴西队准备工作极为充分。而很多事对于包括中国队在内的其他队来说就很困难,比如一些元器件标准就不一样,插座,巴西是圆孔的,是深插;我们的是扁平口的,平插。电压也不一样,我们国内是220V/380V,巴西是127V/220V……

巴西当地时间8月16日16时许,闭幕式即将举行。技术翻译曾幸坐在观众台上,看到惠希奇举着国旗在场里转,很是高兴的样子。

“我当时以为惠希奇已经知道了比赛结果,就立即往场内冲。保安都没拦得住我!”身材不高也不壮的曾幸说,“结果下去一问,小惠自己也不知道结果!”

曾幸悻悻然回到观众席。这时,国家人社部的的张雷处长笑吟吟地走过来,远远地挑起大拇指:“不错不错,你们拿了块银牌。”

“当时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还问张处长‘这事不带哄人的’。”曾幸想到这一幕,笑了起来。他立即向盐城报告喜讯。而这时,刘进峰还不知道比赛结果。

巴西当地时间8月16日5时许,刘进峰的手机进了条短信:“祝贺!热烈祝贺!非常热烈地祝贺!我们终于赢了!”发送者是盐城技师学院院长吕成鹰。这时的北京时间是17日凌晨4时许。

“这时我才知道。不过还是有遗憾。”刘进峰说,“比赛下来我们与巴西几乎平分秋色,难分伯仲。裁判又对我们复核两遍,扣了分数,后来我们只比冠军巴西少了一丁点儿分数。结果,巴西冠军,我们亚军,日本第三名。”

    新闻热点

    娄勤俭寄语南通:要努力成为沿海崛

    资讯排行

    网站简介 - 诚聘英才 - 证件查询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电脑版 - 移动端
    Copyright © 2017 中国国际新闻台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本台所刊登的中国国际新闻台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国际新闻台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