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物流公司财务报表分析,该公司资产总额在7亿元左右,其中公司各类负债在5亿元左右,自 有资金一个多亿元。而该公司历年存货几乎为零,也没有对外股权投资和房地产投资,“其他应收款”一项历年都占用总资产的一半以上,占比惊人。也就是说,该 公司有相当于3.5亿元以上的资金流向了其他单位或个人,被他人所占用。公司不仅要增加额外债务,还增加了额外成本,极不合理。物流公司的很大部分资金与 营业收入无关,把这些资金的筹措成本强行计入期间费用,违背了会计核算的基本规则,所以说,物流公司借入的巨额银行贷款根本没有用于公司自身的经营,而是 被挪用到其他单位或个人。可见贷款银行根本没有尽到贷款前审查、贷款后跟踪的义务,这样的银行滥贷形象就发生在深圳
深 圳市铭可达物流发展有限公司,位于深圳市福田区保税区的红柳道2号,是以控股股东郑明强先生为首的四位股东共同出资,于1994年2月成立,注册资本 8000万,经营范围为投资兴办实业、国内商业、物资供销业、进出口业务、广告业务等的企业,现已涉及家电批发零售、维修安装、房地产开发、家居零售、物 流仓储地产开发及经营等行业。目前其控股、参股公司主要有以家电零售为主的“深圳市铭可达家电连锁有限公司”(简称“铭可达家电”);以仓储、物流经营为 主的“深圳市铭可达物流有限公司”(简称“铭可达物流”)等。
铭 可达的实际控制人、法定代表人郑明强利用其大股东的优势地位完全掌控着物流发展公司及其子公司,从来未向公司小股东分配红利,甚至拒绝其他股东行使要求查 账等股东知情权。尤其令人难以忍受的是,郑明强长期将上述几家公司作为自己融资和骗贷的平台,先后从中国建设银行深圳分行等金融机构套出了10多个亿的巨 额资金,发行债券2亿元并挪作他用或用于个人挥霍。郑明强和建设银行深圳分行等金融机构的骗贷、滥贷行为不仅使物流公司、家电连锁公司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包 袱,资产质量急遽恶化,严重威胁到了其他股东的合法权益,而且也使银行的巨额贷款资金处于危险境地,极有可能最终变为呆账、死账、坏账。
为 了阻止国家的银行资金继续流入铭可达家电连锁公司这样债台高筑,资不抵债的企业,从避免国家财产免受损失的角度出发,铭可达股东凭着社会良知,曾致函各大 商业银行深圳分行,特别是向建设银行深圳分行多次发表声明,要求其不要再向郑明强实际控制的物流公司等企业发放贷款和新增贷款,但建设银行深圳分行对铭可 达其他股东善意的提醒和要求不屑一顾,依然大肆放贷和开具承兑汇票。
截止到2015年8月4日,铭可达物流发展公司的贷款余额500万元,对外担保总额5.18亿元。
截止到2015年8月4日,铭可达物流公司的贷款余额达到4.516亿元,承兑汇票2.01亿元,发行债券2亿元对外担保总额2.68亿元;其中向建行深圳分行借款达3.66亿元。
截止到2015年8月4日,铭可达家电公司的贷款余额1.74亿元,承兑汇票4.75亿元,对外担保8.405亿元。
可 见,郑明强名下的物流发展公司、物流公司和家电公司的银行贷款和对外担保金额之巨,令人瞠目咋舌,如果借款人发生偿债危机,后果不堪设想。实际上,铭可达 物流公司和家电公司在实际经营过程中根本无需也不应该向银行借款。郑明强将拿到的银行贷款资金根本没用在企业经营上,而是挪作了他用。
从 铭可达物流公司2012/2013/2014财务报表分析,该公司资产总额在7亿元左右,资金来源方面,其中公司各类负债在5亿元左右,自有资金一个多亿 元。而该公司平均月营业额在500万元左右,按理维持这样规模的经营,用公司的自有资金和各类应付未付款的占用资金就应该绰绰有余,何必要向银行借入巨额 资金呢?
再进一步分析物流公司的资金占用情况:历年存货几乎为零,也没有对外股权投 资和房地产投资,“其他应收款”一项历年都占用总资产的一半以上,占比惊人。也就是说,物流公司有相当于3.5亿元以上的资金流向了其他单位或个人,被他 人所占用。公司不仅要增加额外债务,还增加了额外成本,极不合理。物流公司的很大部分资金与营业收入无关,把这些资金的筹措成本强行计入期间费用,违背了 会计核算的基本规则。所以说,物流公司借入的巨额银行贷款根本没有用于公司自身的经营,而是被郑明强挪用到其他单位或个人。作为贷款银行根本没有尽到贷款 前审查、贷款后跟踪的义务。
再看铭可达家电公司,自2011年1月至2015年4 月,该公司连年亏损,而亏损总额达到了51490542.20元,是公司资本金的514.91%,这是不可想象的。究其原因,该公司主要是商品成本过高, 按照报表上几乎100%的收入和成本比,这种情况下公司本应停止营业。但奇怪的是,该公司不仅没有停业,而且还借入了巨额的长期和短期债务,足见银行的贷 款监管系统滥到什么程度。
这里的贷款乱象还体现在,银行对铭可达公司股东对于贷款风险提醒的漠视。2013年5月9日、2014年5月12日、2015年3月16日,铭可达的股东明确告知银行以上的企业状况,数次提醒银行的放贷风险,结果是石沉大海,没有得到任何回复。
建设银行深圳分行对公司股东屡次情况反映不予理会倒也罢了,但让人气愤的是在2015年4月29日、5月20日和7月8日该行又分三次向物流公司放出了总额达3.66亿元的巨额贷款。太疯狂了!
实际上,除了上述的企业外,郑明强利用手中掌握的数家关联企业作为贷款平台,长期以借新还旧循环贷款的方式,大肆向银行进行借款。
专家解读
我国著名媒体评论员罗竖一认为,银行业的贷款监控系统犹如人体的免疫系统一样,需要具有高度的辨别力,能精确识别自己和非己物质,以维持机体的相对稳定性。 然而,免疫系统功能的失调对人体极为不利,如同失去了一位“警卫员”,使肿瘤有了可乘之机,如果它的功能不稳定,人类很有可能会被病毒、细菌这些病原体侵 害、折磨。出现在深圳市的这种银行贷款乱象就是银行自身的免疫系统出现严重问题,该收的贷款不收,不该放的贷款任其外流,事前、事后预警系统全都失去作 用,就连来自于贷款企业内部的提示、警告银行都置若罔闻,依然我行我素,这就是有问题了,问题出自银行内部的“免疫系统”,银行内部“免疫系统”不工作, 应该是人为的、故意的,应该是明知这个企业不能再贷款了,仍然一而再再而三地放款给企业,如果没有银行人员与贷款企业,违规操作,另外勾结,这样的贷款乱 象是不可能出现的。(文/亮库)
来源:权益网
http://quanyiwang.net/bencandy.php?fid=32&aid=1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