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台

当前位置:主页 > 社会 > 新闻热点 >

全市文物保护单位完好率近100%

来源: 乐居昆山 发布时间:2015-09-15

锦溪杨宅等一批单位近日被列入我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划定了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紫线范围。目前,我市已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94家,并成功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37项。全市历年累计维修不可移动文物100多处,文物保护单位完好率接近100% 。

为及时、系统、权威地掌握第一手资料,近年来,市文物保护部门广泛开展文物普查工作,自2013年起,共采集数据6000多条、近10万个指标项,确定11家国有单位共计收藏1.3万余件(套)、2万单件可移动文物。经过收集、整理、修复和保存,我市现有列入国家古籍保护计划的古籍600余部,共计3000余册。昆山史前遗址众多,除了著名的绰敦山遗址、赵陵山遗址和少卿山遗址,近年来,我市还对姜里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对黄泥山、金城、朱墓村、庙墩西等遗址进行了发掘,共计出土可移动文物4000多件。

目前, 我市国家级文保单位保护规划编制工作正有序推进,省级文保单位规划也已启动编制,结合周庄、锦溪、千灯3个古镇以申遗为契机,正进一步完善区域性保护规划,着力强化古镇特色,优化古镇风貌,改善环境质量。

在非遗项目传承中,我市建立了非遗传承人传承机制,出台《昆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命名与资助管理办法》,对各级非遗项目和传承人进行专项补助。目前我市已有昆山市级非遗传承人37人,苏州市12人,省级2人。昆山是昆曲的发源地,为着力提升昆曲品牌特色,我市积极筹建昆山当代昆剧院,组建玉峰曲社、玉山曲社、昆玉堂等群团组织,在全市11个区镇均开设“小昆班”,诞生了60多个全国“小梅花”。

“我们将在强化保护规划的执行力、提升依法行政管理水平、打造文化遗产展示平台、加大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下更大力气,以战略思维和长远眼光,采取有力有效措施,更好地保护利用全市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市文广新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新闻热点

    娄勤俭寄语南通:要努力成为沿海崛

    资讯排行

    网站简介 - 诚聘英才 - 证件查询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电脑版 - 移动端
    Copyright © 2017 中国国际新闻台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本台所刊登的中国国际新闻台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国际新闻台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