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台(www.ciftv.com)消息:9月14日,记者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获悉,2015年柔性引进海外智力“海鸥计划”项目申报启动。今年是“海鸥计划”实施细则修订后正式施行的第一年,资助标准进一步提高,鼓励企业不唯学历、不唯资历、不唯职称实施柔性引智。满足规定条件的人才,最高可获50万元资助。
据介绍,柔性引进海外智力是指打破国籍、户籍、地域、身份、人事关系等人才流动中的刚性制约,在不改变和影响人才与所属单位人事关系的前提下,以契约管理为基础的海外人才引进方式。申报对象为:外籍专家和港、澳、台籍专家;在海(境)外工作,以柔性方式在我市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主持或参与实质性项目的高层次人才。
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用人单位柔性引进人才,签订项目协议或工作合同,申报“海鸥计划”资助需满足三个条件:企业原则上为中资或中方控股企业;用人单位与人才签订的协议或合同中明确当年在昆工作时间不少于15个工作日;柔性引智采用阶段性全职在昆山工作方式的外籍专家,合同期原则上不超过三年。值得注意的是,已在昆山创办和领办企业的海外人才,已获得姑苏领军人才计划支持的海外人才以及同一企业(集团)中,不同子公司(事业部)间的人才派遣流动等情况不在申报资助范围。
据了解,用人单位实际给付的计缴所得税的劳动报酬高于5万元的,可给予资助。具体资助标准为:劳动报酬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按劳动报酬的20%资助;劳动报酬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按劳动报酬的25%资助;劳动报酬20万元以上的,按劳动报酬的30%资助,资助额最高不超过50万元。单个引智项目及单个引进人才最高资助额不超过50万元。不在用人单位领取劳动报酬的,则根据项目引智的技术含量和对企业发展的针对性,引进人才的专业背景、工作经历、研究成果等情况进行综合评审。对符合资助要求的将给予3万元、4万元、5万元等三个类别的补贴。
同时,凡符合“海鸥计划”申报条件,并入选省级以上引进国外技术、管理人才项目计划的外籍专家,按规定给予配套支持。单个项目(人才)最高资助额不超过50万元。此次申报截止时间为10月31日。
苏州“海鸥计划”自2011年启动实施以来,我市共有20余位专家入选,他们活跃在光电、机器人、新能源等多个重要领域,被称为“海鸥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