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台

当前位置:主页 > 社会 > 新闻热点 >

绿妖:从西祠论坛里走出来的文艺女青年

来源: 中访网 发布时间:2015-09-17
   

        撰稿记者 潘采夫 高培蕾
 
  在北京十里堡一个小咖啡馆采访绿妖,她穿着一袭白底红色小碎花连衣裙,妥帖地裹着瘦瘦小小的身体,认真地化了妆,打着眼影,右手腕上戴着两个镌刻有精致花纹的银镯,一抬手之间,便相互碰撞,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
 
  这与记者在几年前上海遇见的那个“绿妖”,多少有些不同。
 
  那时,卢中强的“民谣在路上”跑到上海,一个单薄身影坐在周云蓬身后,她一身纯棉休闲打扮,随意挎着包,说是给周云蓬帮忙。
 
  “我已经12岁了,这辈子还没有见过大江大海!岂不年华虚度?”根据她同名小说《少女哪吒》改编的电影在7月9日上映,绿妖用力地使用了带有强烈感情的标点符号,借主人公王晓冰之口抒发着感同身受的呐喊。
 
  更决绝的时候,她写道:“有时真希望自己是个孤儿,无父无母,谁的情也不欠,浪迹天涯……”
 
  2001年,外省姑娘绿妖,如自己小说中的主人公一样,义无反顾地告别故乡, “奋身跃入万千生命热望汇成的热气蒸腾”,于生活的迷宫中寻找出口。
 
  她的落脚点,从河南小县城到北京,从绍兴到大理、林芝,走来走去,不断迁徙。县城养育,北京锤炼,终得自由,她终于在烈火与鲜花的交织中,一刀一刀塑出了文艺青年绿妖最初的轮廓。
 
  县城:逃离
 
  《少女哪吒》中,李小路和王晓冰生活的城市叫宝城,那是绿妖虚构的地方,但故事中出现了无数次的老城墙跟河堤,在绿妖的生活中都曾真实存在过,那是她上中学时最爱去的地方。
 
  绿妖,河南许昌人,出生在襄城县,一座古老的小城,现在还有城墙的废墟,有护城河,城墙上种着梨树和桃树,小时候的绿妖常常跟着小伙伴们去偷桃偷梨子吃。
 
  离开襄城以后,绿妖记忆中的小城风貌一成不变,直到今年回家,表弟开车带她兜风,她才发现,老城外有了新城区,好多楼盘,“有天通苑(北京郊区超级楼盘)那么大。”
 
  绿妖从小痴迷看书,说话文绉绉的,常引来亲戚的逗弄。父亲是电力工人,不愿意绿妖看闲书,采取了最直接粗暴的手段制止—只要抓到她看书就撕书。不管绿妖把书藏在什么地方,哪怕是在爷爷的风箱里,父亲都总能找出来并且撕掉。有一次,下着雪,绿妖买了四五本书,快到家时,在附近找到一个废旧的房子,她把房子破墙上一块很大的青砖抽掉,把书塞进去,再把砖放回,只带一本书回家。“这样撕掉了一本,外面还有几本书,不至于全军覆没。”书其实很正常,多是《简爱》之类名著。
 
  初三时,绿妖患上了抑郁症,在家里一个月,除了吃饭的时候站起来,就一直坐在窗前,也不说话。“毕业时要去学校拿分数,一穿衣服,哇,胖了一二十斤,从此我在一个胖女孩的阴影中度过青春期。那时候发胖就很难逆转,就很悲催,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观,它还会更重地欺骗你。”绿妖苦笑地回忆道。
 
  最终绿妖没有考上高中,但对她来说,只要能离开家,去哪儿都无所谓。上电力技校第一天,绿妖出去找书,在校门口的书店,找不到深沉的书籍,就租了一本亦舒的小说。去上课时放在枕头底下,回来一看,书没了,被没收了。绿妖搞不清楚为什么收书,只觉日子不好过,非常绝望。
 
  梦游般上了三年技校,毕业后,绿妖回到襄城,分配到变电站工作,工资待遇不错,在同龄人中算有钱的。这让父亲很满意。
 
  变电站的几年,是绿妖比较开心的日子,一工作父亲就不管了,也有钱买书买碟。变电站很闲,干一天歇两天,每个职工还分了一分多地,可以种菜。拉闸的重活绿妖干不了,都是男同事代劳,菜地老职工拿去种了,绿妖的工作是拖地。
 
  绿妖认为自己很像母亲,母亲是文艺青年,地主家的女儿,比普通农村姑娘敏感一点,小时候把能找到的书全看了,《苦菜花》什么的。她看上绿妖的爸爸,就是因为他老拿一本书在她眼前晃,一看这人这么爱看书,就喜欢上了。这种文艺范一直保持到现在,绿妖带她去北京的公园,遇上老年合唱团唱歌,她马上就大声唱着融进去。“她纤细的感情在生活里没有办法安置,这样的人在农村一般都比较悲剧。”绿妖对母亲很理解。
 
  父亲对绿妖管束过严,母亲则放任自流,父母吵了大半辈子。“我妈在我小时候没顾得上我,她在折腾别的事情,折腾过好几轮,然后幻灭之后,发现有个信仰也不错,就被趁虚而入了。”那是上世纪是90年代末的事情。
 
  母亲后来上访,被截访,劳改,整个人精神都不行了,老说有人打她,有人监听,脑子里有很多幻觉。警察逢年过节都到她家看看。导致直到现在,绿妖对截访之类事情还深恶痛绝。
 
  变电站工作几年,绿妖报了成人高考,去武汉上大学,父亲开始不同意,但母亲先同意了,觉得她快变成了失心疯,别再出个好歹,就帮她劝父亲。受美国大律师丹诺的故事影响,可以一言兴邦,可以解民于倒悬,绿妖报了法律专业。
 
  大学毕业之后,绿妖想去北京,把学校的东西拖回来放家里。“那个时候是真正跟那个家告别的时候,上学你还可以假装一只脚在门里,去北京可就是……”
 
  那是2001年夏天,母亲入狱,姐姐离婚,绿妖要抛掉工作当北漂,父亲的世界分崩离析,在他的认识里,去了遥远的北京,这个孩子就等于没了。他叫来四位最有权威的长辈到家里,五个人坐成一个圆环,绿妖坐在圆心中。他们困惑于这个家族的女人都如此“不正常”,下结论说:“你妈是大神经,你是小神经。”最后父亲挥挥手说:“你走吧,你这一走,咱们就是家破人亡。”

新闻热点

娄勤俭寄语南通:要努力成为沿海崛

资讯排行

网站简介 - 诚聘英才 - 证件查询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电脑版 - 移动端
Copyright © 2017 中国国际新闻台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本台所刊登的中国国际新闻台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国际新闻台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