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腾笼换鸟”引进的祺祥服饰有限公司。
中国国际新闻台(www.ciftv.com)消息:加快镇域经济发展,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由之路。秋江街道打出特色“组合拳”,以城乡统筹为总抓手,积聚工业发展能量、提升特色农业发展水平、强化城镇综合服务功能,形成了特色鲜明的镇域经济发展格局,使镇域经济持续较快增长。今年1至8月份,全街道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954万元,占年初计划的81.6%,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4.5亿元,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2.4亿元,占计划的80%。
实施腾笼换鸟,换来工业发展新空间
位于梅里工业集中区的平天湖服饰有限公司是该街道6月份引进的新项目,7月份就建成投产。从落户到投产不到一个月,如此之快的奥秘是什么?公司负责人陈水华一语道破了天机,先前的企业停产,厂房闲置,该街道扮起红娘角色,给两家企业牵线搭桥,既让他省去了厂房建设周期,又让闲置的厂房重焕生机。
土地是有限的宝贵资源。该街道所辖的梅里工业集中区2008年被市委、市政府确定为全市8个重点工业集中区之一,现建成面积1.28平方公里,入园企业56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9家,形成了新型建材、机械制造、服装轻工、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格局。但受城市规划影响,这里发展空间受限。面对土地瓶颈,他们一方面在不远的莲台村规划了800亩中小企业集聚区,打造工业新“洼地”。在起步区已征地50亩,完成了勘察设计和规划编制。首个落户项目正开工建设。另一方面,在服务和创新上寻求发展,在盘活一些企业闲置、低效利用土地和存量厂房对接新项目上做文章,走出了一条“腾笼换鸟、无地招商”的新路,推进产业的优化升级。近两年,他们在未新增土地指标的情况下,实现了十余个新引进项目在腾出的土地、厂房上投产运营,激发了工业活力。同时,借梯登高,抢抓池州长江公路大桥和S321省道西延工程机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帮助现有企业转型扩规。今年已新增规上企业2家,新引进项目4个,到位资金2.91亿元,完成规模企业工业产值4.5亿元。
打造特色农业,铺就增收新路
去年,秋江街道推广富硒稻1.1万亩、优质油菜2万亩、种植蔬菜7762 亩、水产品基地5千亩、养鸭10万只,农业生产总值4.5亿元。这样成绩的取得与他们坚持培育特色产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思路密不可分。该街道由阮桥、高脊岭和驻驾三个乡合并而来,合并后,他们充分发挥驻驾的蔬菜、油菜种植优势、阮桥的养鸭传统和梅里工业集中区平台作用,基本形成了粮棉油生产、加工,蔬菜供给,特色养殖生产等特色产业板块。这些多元化的产业结构,减小“一业独大”的市场风险,促进了农村经济的繁荣。同时,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产业化,围绕特色产业着力培育一批上连市场、下连基地、覆盖千家万户的龙头加工企业,在农民和市场之间筑起一条黄金链条,实现农产品转化增值。如今,秋江棉业、梅里生态米业等一批龙头农产品加工企业成为引领农业产业发展的旗舰,全街拥有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5个,辐射带动农民1万多户,实现了农民抱团闯市场。
善接杏花村文化旅游区辐射之势,利用近郊的区位优势和存量耕地、水面资源,在秋浦沿线发展生态观光农业是该街道未来重要着力点。目前,新引进的金丰园农业科技公司已成功流转土地1000亩。
建设新型城镇,拓展镇域新天地
秋江与主城区仅一河之隔,实为市区西郊,承接城区辐射优势明显。新秋浦河大桥、高速连接线的贯通,池州长江公路大桥,济祁高速公路等重点路网工程建设,以及全街6.8万人中有劳动力4万余人,其中六成以上都在市区务工。让该街道充分认识到自身的区位和人力资源优势,他们把三产作为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规划增强城镇服务功能,促进三产发展。在建设阮桥集镇的同时,引导人力、资本、产业等发展要素向梅里社区聚集,逐步形成集工业、商贸、服务业为一体的新型城镇化平台。目前,这里水利设施、道路、供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在不断加快,10万平方米的城西安置点已建成,二期6万平方米即将动工,高脊岭中学整体搬迁项目已开工建设,农贸市场、物流运输服务平台等商业服务配套工程均在陆续启动。